“哎,看著臺階,怎么走神兒了?”徐麗提醒姜哲。
“哦,沒事。”姜哲跟著母親,又買了幾個菜。
兩人提著食材,從市場出來,走到停車場。
徐麗居然偶遇兩個老同事,開始聊天。
姜哲和父親在車里等待。
姜益等了一會兒,有些埋怨:“你媽,碰到這些老同事,聊起來就沒完。都退了,平時也不聯系,有那么多話說嗎?”
又等了一會兒,徐麗終于聊完,回到車上。
姜益發動車子時,徐麗說起,今天遇到的同事,當年在單位里關系如何,如今的情況怎么樣。
因為對話題不感興趣,姜哲腦子中想的都是如何創作。
一家人回到家,享受一頓美味的晚飯和家庭時間。
早八點,姜哲回到自己的畫室。
現在,他手中有兩個題材可以進行繼續創作。
第一是海邊的母子。第二是在海鮮市場看到的這些場面。
他決定先從海鮮市場開始,畢竟這個題材是今天看到的,新鮮感很強。
他把今天印在腦海中的一些畫面,以速寫的方式呈現在紙面。
畫了幾個海鮮市場的構圖之后,開始增加一些人物。比如,經營攤位的夫妻,一些印象深刻的顧客。這些人表情,動作,神態,相貌,以及在畫面中的位置,所反映出的背景等等……
姜哲還需要給他們搭配一些更為適合的環境,光線以及物品,如所售賣的各種海鮮以及市場的器皿。
無論是室內的白熾燈,水泥地面和各樣的海鮮,這都需要很多細節的填充,稍有不對,就會影響畫面效果。
姜哲畫到晚十點,就非常自律的結束創作,第二天繼續。
他用兩天的時間,終于畫好了一張相對滿意的素描稿,期間,他再次去了海鮮市場,觀察細節。
看著畫架上的作品,感覺還可以繼續提高,但又找不到突破口。
他開始在畫冊和網上尋找相似題材的作品,借鑒學習。
最終,他從畫冊中找到一張類似題材的油畫作品——《魚市》
這幅作品,現在藏于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姜哲看著這張作品,慶幸自己從巴黎回來之后,就注意收集各類畫冊,否則很難找到這張作品。
這幅作品的作者是斯奈德斯,創作于1620—1630年。尺寸225x365厘米。是這是一幅是巴洛克藝術風格的作品,描繪了一個海鮮市場攤位。
畫中有兩個正在忙碌的商販,背景是海港。
攤位的展示臺上,有各種海鮮及各種動物,描繪的惟妙惟肖,鮮活的氣息撲面而來,極為生動。
姜哲看著作品的細節。雖然因為印刷,有些細節不能完全展示。但是,僅僅能看清楚的內容,足以體現畫家敏銳的觀察能力和高超的繪畫技巧。
這類寫實和精確,與那些描摹高清照片的所謂寫實,完全是兩碼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