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出現,街道物像原本的色彩,有了明顯變化。
姜哲快速記錄剛才的感受。
傍晚5:30左右,姜哲用最快的速度,買來晚飯。
傍晚6點,光線越來越暗——
傍晚6:30左右,部分路燈亮起。
晚7點,街道上一盞盞的路燈亮起,廣告牌,樓宇的燈光以及居民的室內燈光,陸續亮起,取代自然光,給城市帶來光明。
隨著時間推移,夜生活開始,街邊的燈光越來越豐富,行人越來越多,街道仿佛更加熱鬧。
姜哲注意到,一條小吃街格外明亮,行人仿佛是在一條明亮的長河中走動。
由于部分路面有水,倒映出了燈光,讓光線和色彩有了流淌的感覺。
姜哲看著這一幕,生出創作的沖動,隱約有了創作的方向。
他拿起準備好的水彩紙,對景起稿,然后開始在紙上快速的揮灑顏料。
第一遍顏色,純度較高,在水的作用下,超出了燈光的范圍,和鉛筆稿輪廓。
有些顏色在流淌,姜哲也刻意控制。
他接著渲染灰蒙蒙的天空,這層色彩和第一層顏色相互作用,使天空有了藍灰的傾向。
不等顏色干燥,他用刮刀快速刮掉畫面的部分灰色,顯露出淺色,形成自然的建筑物燈光效果。緊接著,渲染第三遍顏色。
此時顏色的相互作用,已經接近了姜哲預設中的效果。
不久,姜哲停筆,審視畫面。
無數燈光,顯示出車水馬龍,喧囂熱鬧的街道。街道逐漸向遠處延伸,并融入夜色。
畫中的光線與色彩關系,與白天相比恰好相反,部分顏色跑出了輪廓,反而有種光線散射的感覺。部分形象,朦朧模糊,有些夸張,但整體色彩效果很好。
姜哲回顧創作過程。自己沒有刻意的去安排色調和層次,算是憑著感覺,完成了作品。
此刻冷靜下來,覺得有些地方可以調整,于是,等調整完畢,就用系統審閱。得到了佳作的評價。
雖然沒得到精品的評價,但是,一幅實驗作品,得到佳作的評價,已經讓他感覺滿意。
這說明自己的嘗試是對的。
看看時間,剛過晚8點。
姜哲換了一個角度看向另一條街道。
這條街上,往來車輛多,車燈和路燈以把旁邊的立交橋的燈光,是可以重點表現得素材。
隨著創作的進行,姜哲慢慢有了一些想法。
他把自己的創作與名家作品相互比較,對表現自然物象和內心感受,有了新認識。
再現或者表現,是一種深化,每個人用的語言方式不同而已。
色彩的美感,應該能觸動人的內心。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