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杰作上,也出現過不完美。
舉個例子,大家都看過,臨摹過卡拉瓦喬的水果籃。畫中為什么會有一些被蟲蛀的蘋果和干枯的葉子。
他完全可以畫的更完美。
因為有了不完美,你就會去展開想象,那個水果籃,為什么超出桌子邊緣一點?這就是畫面中一些不完美形象的作用。
我覺得,敢于表現不完美,是往前走了一步,是需要勇氣的。”
最后這番話,引來更多學生的掌聲。
魯老師表情很平靜,看不出是悲是喜。
姜哲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
這時,主持人說到:“我們請姜哲說一說他的創作。”
姜哲拿著稿子,來到臺上,分別向嘉賓和觀眾鞠躬,然后規規矩矩的念完稿子。
說完一堆謝謝,原本以為這就結束,但是,主持人說道:“姜哲,你能不能就魯老師的問題,說說你的想法。”
這就需要發揮了。
姜哲略做思考,沉穩的開口:“在學習過程中,我看過很多好作品。一件好作品,能夠反應著民族、社會、地域,乃至氣候、地理人文等諸多因素。
我的創作剛剛開始,還談不上經驗。只能說,我的靈感,很大程度上源于耳濡目染的日常生活。
把最為熟悉的東西,以及一些相關因素,以自己的造型語言再現出來,就是我一直努力學習的方向。
我在創作訓練室這幅畫的時候,靈感就是來自身邊的學習生活。我路過訓練室,被音樂吸引,走過去看了一會兒。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辦法在那里長時間觀摩。
也許就是因為看的時間很短,心心念念,總想再看一眼。那個場景在腦中形成了深刻的記憶。
我試著把它畫下來,期間,有過很多挫折。
諸位老師給了我很多支持和幫助,讓我有機會完成這幅作品。
至于,為要畫一些不太雅觀的動作,或者說形象。
這是因為,我在創作過程中,做過多次嘗試的。如果把所有的人都畫的很規矩,都那么投入,整個畫面,就會顯得有些呆板,失去生動和戲劇性。
所以,我試著畫了兩個不同的形象,畫面就會變得更有趣味兒。
大家可以回憶《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這幅畫。同一個職業,不同的年齡,不同位置,每一個人的神態動作都是獨特的……”
姜哲選擇這幅名畫說明觀點,是考慮到,其認知度較高。
果然,他的發言結束,很多人開始鼓掌。
音樂學院的院長,看到藝術學院的高層們的表情,就用眼神示意魯老師。
魯老師也跟著鼓掌。
姜哲看到眾人的反應,心里踏實了。
關于姜哲作品的談論結束。
在幾個學生發言后,美術學院的院長站起來,接過話筒:“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我想提前宣布一個好消息。”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