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哲說道:“原因,我跟你解釋過。那些畫,可能會賣出去。用你當模特,不太合適。不過,可以畫一些自己收藏的畫。”
“好,什么時候?”
“等到周六吧。”姜哲考慮,到了周末,可以在放松的時候,搞一點小幅的創作。
“好。”陳嫣高興了。
……
晚七點,姜哲回到自己的畫室,開始翻看自己曾經臨摹過的諸多大師的素描作品。
這些作品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面貌。他品讀大師的作品,感受繪畫語言的差異,通過對比他們的作品,希望找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米開朗基羅的素描,雄強有力,結構精準,形象中蘊藏澎湃的激情,有一種恢弘氣勢。
拉斐爾的素描,典雅沉靜,看作品的同時,能感受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氣息,撲面而來。
安格爾的素描簡潔概括,用線造型,作品精致而優雅。
姜哲在之前的臨摹中,已經深有體會,安格爾的作品,雖然看起來很現實,其實在很多方面都做概括和美化。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作品比較,安格爾的畫,多了幾分唯美。
他放下手中畫冊,開始翻看費欣素描。
他覺得,費欣的成長經歷,很有借鑒意義。費欣接受的是列賓美術院嚴格的素描訓練,雖然一開始走的是現實主義道路,但是,他推崇繪畫語言本身的表現力,讓他的素描,超越了習作的概念。
看完了這些畫冊,姜哲有了一些想法。
他找出了一本弗洛伊德的畫冊。從魔都買回這本畫冊,只是觀摩,還沒來得及臨摹其作品。
他找出畫冊中一副男子的素描頭像,開始用速寫的手法臨摹。
弗洛伊德的作品,屬于具象寫實畫,但素描從結構入手,一切從主觀出發,用抽象型的提煉和概括,著重表達的是對人性的思考,呈現的是人的生命與精神狀態。
姜哲在臨摹的過程中,慢慢體會,這種不追求外在的漂亮,專注繪畫語言本身和內心世界的感受。
同時也在思考,如何發揮自己的優點。
自己在表現日常生活中的場景時,能做到準確和真實,如果把這一優點繼續加強,讓觀者身臨其境,也許能增強美。同時,這種真實可以是主觀的表現。
如果,把自己的觀察視角與古典素描的手法,結合在一起,也許就能走出傳統和現實主義的藩籬。
想到了這一點,姜哲停筆不畫。
他站起來一邊走動,一邊順著剛才的思路,進行思考。
藝術家所處的時代不同,針對的問題不同,秉持的審美觀念也不一樣,因此,在塑造與表現對象時的著眼點就應該不同。
這不僅僅是風格的不同,而是由于時代的變化導致的精神指向不同。
他飛快的來到工作臺邊,把自己想到的東西,寫在紙上。
從最開始的融合想法,一直寫到對突破的思考。
期間劃掉了很多,又修改了幾次,最終留下了幾句話。
“表達現代人的精神風貌,敘述現代人的心理活動,隨著時代的腳步,為藝術添加新的內容。”
他看著紙上留下的幾句話,非常興奮。
自己找到了新的方向。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