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不算多,不糾結于刻畫細節,用筆松動,但對人物神態的把握卻非常到位、傳神。
我看到,在他對臉部整體進行塊面描繪時,嘴部和鼻子已經初見雛形,然后小心地處理出眼窩,然后畫眼睛。
他畫人物的嘴部,生動細微、鮮活自然,又與人物融為一體。
你們已經把五官畫出來了,但是,僅僅是機械地把嘴畫上,缺乏生機……”
幾個人聊著天的時候,姜哲去水房接水回來。
蘇老師對他招手:“姜哲,別急著回去。”
等姜哲走進,他說道:“剛才說起你的畫,你說說,你是怎么考慮,在畫面中,對模特做出改變的?”
姜哲明白,蘇老師想借這個機會指點學生,考慮片刻,說道:“人物的造型,位置,比例,都要服從畫面主題,我想在畫面中營造出,厚重的生活積淀的氛圍。所以,我把人物與周圍環境視為一個整體進行觀察和表現,在創作時,不是孤立地描繪各個部分。”
蘇老師點頭,對其他人說道:“我以前就告訴過你們,不要孤立地去畫不同的物件,要把它們聯系起來、融合在一起去畫,使畫面更加協調統一。你們回去,仔細看看自己的畫。”
他看看時間,“好了,休息時間到了,回去。”
走回教室的時候,姜哲向蘇老師請教,自己畫面有哪些問題?
蘇老師考慮片刻,提醒他注意光影關系,特別是室內作畫的光影特點。
“你的這張畫,比例結構都沒有問題。剩下的,就在于如何營造畫面氛圍。能不能達到你的最初想法,要看你能不能,把各方面的因素都調動起來。”
他的指點,是方向性的指點,也是考慮到,姜哲目前的素描水準,不需要過去具體的指導。
姜哲表示感謝之后,回到畫室,投入作畫。
蘇老師巡視一圈,又一次觀察姜哲作畫。
在繪畫過程中,姜哲偶爾會在短暫停筆,考慮過后,果斷下筆,每一筆都有著明確的目的。
蘇老師看了一會兒,心中感慨。姜哲的對造型的技巧把握,已經很嫻熟,依舊非常專注,難怪能超過一眾師生。
姜哲不知道的蘇老師的心思。他正在考慮造型,以及作品中光與影的對比。他想營造氛圍和塑造形象,必然要通過對光影的細膩處理,突出物體的質感和形態,使畫面更富有戲劇性和感染力。
在哲幅室內場景的作品中,他考慮到從窗戶投射進來的光線,照在物體上的細微變化,如何利用對比,甚至改變對比,營造自己需要的效果。
……
周五,下午。
蘇老師看看手表,到了休息時間,便示意四位模特可以休息。
模特離開,學生們也紛紛放松下來。
創作進行到現在,即便沒有模特,很多學生也可以繼續創作,但是,經過了一下午的創作,大家再有熱情,也有會感覺到疲憊。
蘇老師做了總結,囑咐大家周末要做的學習。
姜哲感覺到手機震動,但是蘇老師正在講課,所以,他沒有去看手機信息內容。
蘇老師結束總結,宣布下課。
學生們起來活動,姜哲收拾畫具,走到教室門口,看到蘇老師去而復返。
“姜哲,跟我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