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羨慕他,才大二,作品獲獎,又能參加拍賣。我現在,賣畫都還困難呢。”胡老師說道。
秦教授平靜的勸慰:“伱別和他比。你和你的本科同學、研究生同學比。
你研究生畢業,回學校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在工作之余,偶爾還去培訓班上上課,還能賣幾張畫,等于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和兩分不太穩定的收入。
你在專業院校任職,還有一個優勢,可以隨時找人請教,參展機會也多。
你捫心自問,你的同學,會不會羨慕你?”
胡老師頓時感覺舒服許多:“您說的對。本科畢業的同學,有一小半,到現在沒著落。研究生畢業,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適合的工作。”
秦教授說道:“你現在,是他們羨慕的人。”
胡老師笑了:“還真是這樣。前不久的假期,我們聚了一次。”
秦教授說道:“如果無限制的比較,容易讓自己的心態失衡。有的時候,你碰到一些天賦好,運氣好的人,總是會生出無可奈何的感覺。”
兩個人邊聊邊走,偶爾和路過的人打著招呼。“我的大學同學中,有一位天賦好的同學。輕輕松松的就能超過我們。我怎么努力都超不過他。把畫擺到一起,進行比較,立刻能看出差距。怎么辦?人家畢業就進了國家畫院。”秦教授慢慢的開導:“對了,你看過一本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吧。”
“看過。”胡老師說道:“那本兒小說的原型,好像是后印象派大畫家高更。”
“對,就是以他為原型寫的小說,你應該知道高更的經歷,說說。”
胡老師說起自己了解的信息。
“高更原本是做從事金融工作,后來失業,才開始做職業畫家,后來到了塔西提島,表現一些當地的風土人情。他和梵高曾經是朋友,后來鬧翻了……”
秦教授說道:“這都是藝術史上的一些記載。這些記載,偏于褒揚。有些東西,需要你自己去了解。
我看藝術史的時候,看到一些信息。
高更生活富裕的時候,買過一些畫家的作品,認識了印象派畫家。他自己也學畫畫,只不過,那時候是愛好。但是,他在中年時期失業了。
偏偏是在中年時期。想想,今天找工作,會有35歲的年齡限。他為了生活繼續,覺得自己在繪畫上很有天賦,實際,天賦也不錯。于是,便改行畫畫。
看到那些印象派畫家的作品,他也跟著學。
可惜,他生活的時代,有太多的天才。等到他覺得自己的畫沒有問題了,就參加重要的印象派畫展。
在那次展覽上,有位畫家一戰成名。”
秦教授說到這里的時候,略微停頓。
胡老師問道:“是誰?不是高更吧?”
秦教授說道:“不是他,點彩派休拉。才二十幾歲。
高更的作品,被其他畫家作品的光芒淹沒。人們根本沒注意到他。”
胡老師替高更難受。
“這種事情,就是這么無奈。”秦教授說道:“你人到中年,還沒綻放光彩,已經有更年輕的天才崛起,怎么辦?高更沒有辦法,回到塔西提島,去畫一些土著的生活。
后來的人,對他的畫有多種評價,但他自己并不知道。
高更是成名的畫家,那些被淹沒的人,有多少?所以,保持心態平衡。咱們學校這么多老師,有幾個在佳士德拍賣過的作品?”
“還是您看的明白。”胡老師說道,感覺心里舒服多了。
兩人來到小展廳。
這時候,已經有五六位老師在這里等著評分。
“秦教授,大家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