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過得很快。2003年的一月份,學期進入了收尾階段。
學生們都在準備迎接期末考試。
因為平日的積累,所以,姜哲并不擔心考試成績,期末這段時間,他反倒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完成創作。
化妝室這幅作品,已經進入到細節刻畫階段。
周五下午。因為專業是藝術欣賞,所以姜哲很輕松的完成作業,早早的回到自己畫室,繼續創作。
他在化妝室這幅作品上,畫了一部分半透明顏色,需要再次等待干燥。
為了利用好時間,他開始翻看雷諾阿和馬奈的作品資料,希望找到靈感,完善步行街這幅作品的草圖。
當時,他在步行街看到的場景很多,人物也很多。其中,以青年人居多,也有少量帶著孩子的中年人。
因為人多,這些場景幾乎找不到焦點,姜哲只能根據自己需求,重新進行組合。
他看了幾位畫家的作品,首先考慮到的是,自己想要畫出傳世作品,就要在這幅畫中做更多的突破,不再做那種敘事性結構的繪畫。
所以,他暫時沒有設定主要人物,而是把存在記憶中的一些人物,都用草稿畫出來,進行分組。例如,幾個去一起去逛街的學生,帶著孩子的父母,年輕的情侶,朋友等等。
這些人的相貌,服飾,以及動態和表情不同,從中能夠看出他們的心理狀態。
姜哲根據整幅畫的需求,對分組人物進行排列。
他對整幅畫的總體設定,是在場景中,表現人們迎接新年的到來,有不同的狀態,整體氣氛,應該是熱鬧,歡快,輕松。
場景是在夜間,各種燈光讓步行街特別明亮。
姜哲干脆不去表現大場景,就是以人群為主要描繪對象。商業街上的景觀,只在畫面邊緣,隱約出現。
隨著草稿逐漸成型,他開始考慮光影和色彩。
為了精益求精,他又找到了一些表現餐廳、舞會的作品,觀摩學習。按照構想,畫面應該十分明亮,接近于白晝的效果,但是仔細分辨,又能看出是燈光的作用。
接下來,是構思、模擬畫面的每個細節。
畫中人物,不能出現重復或類似的面貌,特別是距離觀眾較近的幾個人,都要展示出各自不同的特點。
姜哲在草稿上,畫出一些青年人,在游玩中,做出的各種各樣的親密舉動。
例如,有個女子正依靠著一位男子,男子正在她耳邊竊竊私語。
女子露出一個側面,但她的表情和眼睛透露出,她的心中,小鹿亂撞。
還有幾個一起逛街的青年朋友,展現出年輕人作勢擺酷的樣子等等……
他十分投入的時候,聽到手機振動。
因為覺得有些累,就站起來活動,順便看了一眼手機。
是廖姐的電話。
他看看時間,晚六點半。
按下接聽鍵。“廖姐。”
廖姐的聲音從電話里傳出:“你在家,還是在學校?”
姜哲說道:“我在自己的畫室。”
“姜老師,我有問題想要請教。”
姜哲心里一動,想起上次兩人玩的游戲。“是嗎,見面說?”
“元旦假期,我沒能回去,周六,周日,你有沒有時間?”
姜哲說道:“你回來,我當然有時間。”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