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哲說道:“在他活著的時候,名氣超過印象派畫家。如果我沒記錯,1863年,這幅作品在巴黎春季沙龍展出。拿破侖三世用2萬法郎,買下這幅畫。
卡巴內爾因此連續獲得榮譽,當選美術院院士,成為教授。而馬奈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被1863年的沙龍拒絕。”
汪真說道:“歷史就是這么有趣,當時的這些畫家,一定想不到現在的情況。你為什么喜歡這樣的畫?”
姜哲說道:“古典主義和印象派的畫,我都喜歡,也不排斥現代繪畫。
古典主義繪畫來自文藝復興,用200多年形成規范。用的時間太長,太死板,所以很多畫家想要改變,并不是說它不好。”
兩個人一邊小聲聊天,一邊漫步,欣賞作品。看到了巴比松畫派的作品,姜哲說道:“這些畫家,科羅米勒,杜比尼,盧梭,他們在當時,是主動離開古典主義的規范,啟發了印象派。包括現實主義,也不在當時的主流范圍內。不過,藝術就應該是這樣,有不同的理解和喜好。”
汪真看著一幅風景,說道:“咱們華國人,很欣賞這種風景畫,我記得1978年的,法國鄉村畫展,在魔都引起轟動。到今天,也有很多人喜歡柯羅,米勒。”
姜哲說道:“這可能與文化有關,西歐的繪畫進入俄國,進入華國,進入米國,接受的程度和方向,都會有變化。
也許,咱們國家的觀眾,能從巴比松畫派的作品中找到一些共鳴。”
他們看到一幅米勒的作品。
姜哲說道:“有的時候理解一幅作品或者一位畫家,需要時間。米勒逝世后,法國漸漸意識到他的重要。可是,那幅知名的作品——晚鐘,已經被米國人買走了。于是,法國人從米國藝術協會買回這張畫。
我看過一個資料,據說,法國人為此還上街游行慶祝。”
兩人一邊聊一邊欣賞,時間過得很快。看過了西方繪畫作品,接著去看華國藝術品。
來到展廳,最醒目的就是元代的彩色巨幅壁畫——藥師經變圖。
即使經歷了數百年,它的美,仍然非常的震撼。
姜哲欣賞的同時,難免回憶起一些關于它的傳說,如何被賣掉,如何被從墻壁上挪走,心中有些難受。
看過諸多的作品后,他們來到了一座館內的中式園林。因為天色漸暗,館內有一種別樣的氛圍。
姜哲在一處叫做冷泉亭的地方停步,周圍還有假山和流水。他坐在這里的石板凳上休息的時候,有種穿越的感覺。
如果不是周圍有游客經過,真的感覺自己是在一處蘇州園林里。
他心中有些羨慕,如果自己也有這樣一處園林,那該有多好。
“抓緊時間,我們再去看看別的地方。”汪真催促。
兩人戀戀不舍的走出園林館,穿過大鐵門,來到埃及神廟展示館。
劇資料顯示,這里有一座真正來自埃及的神廟。
兩人從一個小門進去,就看到了神廟。
這個館的視野非常開闊,有一面超大的玻璃窗,還有布置一個類似河流的水池。
姜哲看著池水以及水中倒影,想到了尼羅河的夜晚。
館內的各種藝術品和陳設,帶著歷史的厚重,巧妙的安排設計,營造出一絲平靜的氛圍。
盡管不太理解,姜哲和汪真,也被其美麗和神秘感動。
直到有同伴來催促,他們才離開展覽館,抓緊時間去購買紀念品。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