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真的辦公室里。
姜哲拿著小楷毛筆,在一張箋紙上寫下了一列文字——妙筆生花,姜哲定制。
覺得滿意,換了一支美工鋼筆,寫下了一行英文。內容與前的文字相同。
他放下鋼筆,看了看兩張箋紙,對汪真說道:“就按照這個樣子刻。”
汪真看著張紙上的文字,說道:“英文的美感,我不太懂,但是,你這一手小楷,確實漂亮。”
“謝謝。”
“你放心吧,我用傳真,傳給他們,讓他們按照這個字跡來刻。”
姜哲定制油畫筆之后,又在另一家筆坊,定制了一批毛筆。
按照他的設計,定制的筆桿上,要有兩行文字,一行中文,一行英文。
筆桿上刻有他親手書寫的文字,更有紀念意義。
談完了這件事,姜哲拿出了自己的兩幅色彩稿。
“幫我看看,這兩幅畫怎么樣?”
這兩幅畫都是四開大小,汪真先看第一張。
寬闊的博物館室內空間,熙熙攘攘的參觀人群。內容雖多,但絲毫不亂,色調以暖灰為主,加上水彩的透明感,讓人覺得非常的舒適。
“這幅畫有古典繪畫的韻味兒。”汪真評價:“還有細致的刻畫,我是挑不出毛病。”
她又看另一張水彩畫。
這幅畫明暗效果強烈。
城市的高樓大廈中,道路處在陰影之中。陰影中,既有陽光的折射,反射光,也有一些車燈閃爍。
在很強的明暗對比中,色彩依舊非常艷麗。
道路兩旁的人行道上,有很多的行人。通過刻畫近處的幾個行人,表現出了空間以及明暗的變化。整幅畫,有些朦朧,夢幻的感覺。
汪真邊看邊說:“這幅畫雖然是水彩畫,但是,有油畫的韻味兒,也很好看,看到這幅畫,讓我一下子想起,咱們坐在出租車上,路過那些路口時,看到的場景。有些地方似是而非,反而更美。不錯,這兩張水彩,放在我這里展覽吧。”
姜哲說道:“先別著急,我畫的是兩幅色彩稿,回去之后,還要整理成油畫。”
汪真問道:“你這個學期,有什么計劃?”
姜哲說:“暫時還沒有,你這么問,是不是有什么建議?”
汪真說的:“你沒忘記,威尼斯雙年展吧?”
姜哲實話實說:“沒忘,不過,我還沒開始準備。”
汪真說道:“六月份,就是第50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可以開始考慮了,你之前的一些作品,也可以用來參展,不過,最好是拿出新的作品。
你之前在威尼斯獲過獎,還是很有希望的。
最次,也要混個入展。
我聽說,今年,咱們國家會以國家館的形式,首次進入展覽,不知道,能不能爭上這個機會。”
“可能嗎?”姜哲問道。
“如果這個機會拿不到,我就想別的辦法。不管怎么樣,都讓你的作品在那里亮相。”汪真似乎信心滿滿。
姜哲想的是,如果沒有更好的作品,可以把被系統評為傳世級別的作品,拿去展覽。
他相信系統的判斷。
聽著汪真說起展覽事情,他忽然想起,上一世,2003年有不少事情發生。不知道,對展覽有沒有影響。
上一世,自己根本沒去關注這些國際大賽。
“另外,咱們國家在六月之前,還會有幾次全國性的賽事,到時候,我幫伱留意。”汪真囑咐。
“我盡快開始準備。”
“這樣的題材——”汪真指這姜哲的兩幅水彩畫。“當做練習沒問題,但是,不適合拿出去展覽,畢竟,你畫的是米國的東西。這種國際展覽,人們更希望是通過這個窗口看到咱們華國的藝術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