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忙碌的時候,汪真對姜哲說道:“既然你這么看重這張作品,作品的名字,要好好考慮。”
姜哲問道:“節日的步行街,不好嗎?你覺得,換什么名字合適?”
“我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出來,但是叫節日或叫步行街都不合適。”
“我記得,雷諾阿的一幅作品,好像就叫磨坊餐廳的舞會。”
汪真說道:“他是名家,大師。你的作品,最好換一個好聽又好記的名字。”
姜哲邊考慮邊說:“這幅畫,表現節日的歡樂。步行街上的人很多,就叫——歡樂,或者歡樂海洋,你覺得怎么樣?”
汪真考慮片刻,就說道:“叫歡樂吧。這種情感,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比節日要好聽。”
“好。”
姜哲對放下手中的筆,甩了甩手腕。
他已經參加過不少比賽,但是填寫如此詳細的資料,還是第一次。
看看汪真兩個人一直忙碌到將近晚8點,覺得很不好意思。
“我請你們吃好吃的。”
汪真擺了擺手。“現在真沒時間。等這件事情忙完了,咱們再說。”
她帶著助理,匆匆離開。
姜哲送二人離開,回道畫室,心中猜測,這次,汪真爭取到的機會,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如果這條路成功了,那么,國內的選拔,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參加了?
周日上午,他繼續完成兩幅作品。
兩幅畫采用不同的技法和步驟,但有些細致的刻畫,是相通的。
描繪老婦人的衣服,與描繪柳藝菲的服飾,部分技法類似,可以相互參考。
沉浸在繪畫中,時間不知不覺的過去。一天的時間,姜哲在刻畫人物服飾過程中,逐漸完善補充自己的新技法。
新的一周,從周一到周三,他每晚回畫室,都會堅持創作兩小時。
周四早晨,他帶著寫生作品,來到畫室。剛剛把作品擺到畫架上,幾位同學已經過來圍觀。
付敏看到姜哲的作品,已經與之前,有了巨大差異。不但人物面部非常完善,而且衣服的部分效果,已經畫好。
她首先注意到人物面部。不管是眼神和五官,或者皮膚,逼真的效果讓人吃驚。有些地方甚至看不出筆觸,只能看到皮膚的質感和起伏轉折。
再細致看其他的部分,頭發,發卡,棉衣的和毛衣的紋理,甚至就連其中一些破損,都能看得清楚。
幾位同學看的嘖嘖稱奇。
付敏小聲問道:“姜哲,衣服上的紋理是怎么畫的?我感覺,要拿放大鏡才看得清楚。”
這幅畫比真人略小一些,所以,她實在想不明白,這種逼真的效果是如何用手繪完成的。
姜哲說:“作畫速度慢一點,用圭筆一點一點的畫。”他說的,屬于正確的廢話。
大家都知道這樣畫,但是很多人拿著圭筆,也容易畫出格或者不到位。
姜哲在系統的幫助下,提高了手的靈巧程度,所以,用筆更為精準,很多筆畫是一次完成。
胡老師帶著模特們來到畫室。
學生們開始繼續寫生。
姜哲重新觀察人物的手。
今天的重點,就是描繪人物的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