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下午。
姜哲站在畫架旁邊,端詳自己的油畫創作。
這張作品,高80厘米,寬1米。
畫中有兩個人物。袁曉晗穿著淺色的舞蹈服,站在中心線偏右的位置。
因為她動作幅度大,所以,能夠很好的保持畫面的平衡。在她身后不遠處,欒玉慧正在盯著她的動作。
兩個人都處在逆光之中,畫中最重的顏色,是二人的頭發以及衣服的褶皺。
為了表現出空間和空氣感覺,姜哲特意把兩個人塑造的格外清晰。在幾米之外的窗戶和墻壁,則顯得略微朦朧。通過窗戶,還能看到外面的風景,這些形象則變得更加模糊。
昨天畫好了詳細稿之后,經過了一天的刻畫,這幅創作已經完成大半,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整。
姜哲還想在這張畫上,繼續實踐自己對于寫實技巧的探索。
秦教授看過幾次,對姜哲這幅畫十分滿意。
胡老師宣布下課,讓大家在周六,周日也不要放松。
學生們可以自由安排剩余的時間。
姜哲打算把作品拿回去,深入調整。
他把調色板上剩余的顏色慢慢刮掉。
在創作這幅畫的過程中,他對每一種顏色,都使用到極致。所以,調色板上的顏色數量,比以前少了一些。
姜哲邊收拾工具,邊復盤反思,今天從創作中領悟的一些道理。
雖然減少顏色數量,要求刻畫精準,但是,他依舊舍棄不必要的細節,抓住大關系進行描繪,絕不來回磨蹭,每一筆,都力求精準高效。
這個方法,好像在放在其他領域也有用。依靠能力,魄力,抓大放小,抓住事物的本質,用更為宏觀的視角觀察問題,將細節至于大的整體需要之下,形成一種強有力的從整體到局部的關系。
今天的創作,在抓住瞬間感受的前提下,注重大關系的塑造,還能在塑造人物,時,實踐對技巧的思考。
這幾個方面協調得當,就能體現舞蹈演員和年輕女子的特點和審美趣味。
他提著工具和作品,與同學們打聲招呼,走出畫室。
按照慣例,周五下午,他都會回家吃晚飯,所以提前陳嫣通過電話,直接走向停車場。
姜哲走到距離停車場入口不遠的位置,恰巧看到,欒玉慧老師轉過花壇的轉角,從另一個方向走過來。
欒玉慧今天穿著灰色的羽絨服外套,梳著馬尾辮,手里提著一個大包,似乎要出去。
欒玉慧也看到了姜哲。
姜哲兩個手都提著東西,不方便抬手,便停下腳步,準備等對方走近一些,再打招呼。
欒玉慧看到姜哲停下腳步,明顯是在等自己。
她頓了頓,還是露出笑容,走了過來。
“欒老師好。”
“姜哲,你這是要回家嗎?”
兩人見面客套。
姜哲說道:“我回家和爸媽吃晚飯。您要出去?”
“我打算去給學生聯系演出服。”
“正好,我開車出去,可以送您。”
“不用,我去坐車。”
“您別客氣,我開車送您一段,很方便,省時間,而且,這時候坐車的人太多。”姜哲見到欒玉慧有些猶豫,就繼續說道:“我畫了幾幅詳細的稿子,正好想請您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