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哲正在查閱系統中的資料。
拉斐爾,安克爾,卡拉瓦喬,普桑等人的畫,一幅幅的出現,像是在逛博物館。
有了系統的幫助,查閱資料變得非常方便。
柳藝菲完成模特任務后,已經離開。
姜哲沒有急著完成自己的油畫,而是先欣賞名畫。
他想讓這幅畫的美感,既包含古典的美,也融合現代特點。另外,下周的專業課,要開始學人物素描。這是一個重要的課程,需要從這些名畫中,吸取自己想要的營養。
眼前,卡拉瓦喬的一幅畫出現,姜哲讓作品靜止,開始仔細欣賞。
獲得系統之后,他曾經臨摹過卡拉瓦喬的話,如今再看依然有新的感觸。
這幅名為音樂家的作品,畫于1595年。畫家當時24歲。這是他早期的繪畫。(活了39歲)。
這幅畫上,描繪了幾位少年。拿著樂器的少年,尤為顯眼。
姜哲邊欣賞,邊思考。卡拉瓦喬對于動作的描繪,非常精準有力。
他找出卡拉瓦喬的另一幅畫——鞭打基督,進行比對。少年撥動樂器的動作,壯漢捆緊耶穌的動作,如何用力發力,非常生動。
讓觀眾可以安靜的欣賞這些瞬間。
姜哲用這些經典的畫面與自己的繪畫進行比較,思考如何更精準的表現舞蹈演員,將要躍起的瞬間。
他快速記下幾個要點后,又從美好變化的角度,分析繪畫。
卡拉瓦喬早年和中年的作風,非常唯美。文藝復興時期,很少有畫家像他那樣把畫面的變得秀美。
因為下周要畫素描,所以,他找出文藝復興幾位名家的素描,進行比對。
達芬奇描繪的人,有些神秘,米開朗基羅刻畫人物,偏向陽剛的力量的。可是卡拉瓦喬在描繪畫面人物,特別是唯美畫面的時候,似乎畫出心里的傾慕,畫出內心的真實想法。
姜哲的視線,再次轉移到音樂家這幅作品上。畫面左角的男孩,應該是愛神丘比特,卡拉瓦喬在別的畫,多次畫過。
右邊男孩兒是個背影,卡拉瓦喬一反文藝復興的傳統,畫出了男孩稚氣的背影。即便畫面出現了龜裂,也沒有影響人物的美,可想而知,在畫作剛剛完成時,效果是如何震撼人心。
音樂家這幅畫的主角,是正面的一個少年。畫家把他塑造的格外迷人。一張少年的面孔,定格在開口唱歌的那一瞬間。
這種生動活力,來自于對細節的表現。隱約能看到,少年開口的瞬間,露出的舌尖。
畫家卡拉瓦喬,還把自己也畫進作品,跟幾個少年擠在一起。
這種手法,是畫家們慣用的手法。
姜哲記得,似乎還有另外一幅卡拉瓦喬畫,也是表現少年和樂器。
但是,系統中沒有這幅畫的資料。
他從一本畫冊中,找到一張圖片,用來比對。畫冊介紹,這幅畫是畫家初到羅馬的時,為他最重要的一個贊助人創作的。
姜哲在畫冊中,看到一位評論家的話。他把其中重要的幾句寫下來。
卡拉瓦喬的重要的貢獻,是終結了15世紀,漫長的文藝復興繪畫的模式;卡拉瓦喬的畫,對后來的巴洛克藝術,有巨大的啟迪作用。
卡拉瓦喬畫的還是圣經故事,但她筆下的人物,更像生活在現實中的人。
姜哲合上畫冊,回顧今天的收獲。
他已經隱約想到,應該如何改動自己的畫。
卡拉瓦喬的筆下,出現了現實主義的萌芽,將圣母,耶穌,使徒,天使畫出人間的真實感。
在那個時間里,畫的太像世俗的人了,不容易被接受。但是他筆下那些形象,生動可信,同時仍然沐浴著光芒。在突破規范的同時,還讓觀眾接受,這就是他的本領。
姜哲看向自己的那幅未完成的作品。
為了描繪欒玉慧為模特的舞蹈演員的形象,自己考慮過各種規范,例如,形似,神似,空間,光影……但是在突破現有規范時,過于小心。
看卡拉瓦喬的畫,給了他啟迪。
姜哲反復考慮具體的改動,拿起了畫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