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馨和姜哲打過招呼,工人師傅則表示不用他們插手。
把作品送到車上,蘭馨看到姜哲又拿來一幅畫去裝框,說道:“你也太勤奮了。”
姜哲答道:“只是習作。所以畫的快。”
汪真坐到車上,對蘭馨說道:“你這幅畫,在畫廊存幾天。評選之前,與姜哲他們的畫,一起送去。”
“謝謝汪經理。”蘭馨答應。
“哎,你要不要回家?我把你送回去。”汪真問道。
“不用送我,您先回去吧。”蘭馨答道。
“那好,我們先走了。”汪真對著二人揮了揮手。
車子啟動。
姜哲看著車輛遠走,對蘭馨說道:“你要回家?正好,我也開車回去,送你一段。”
“每次都麻煩你。”蘭馨有些猶豫。
“順路回去。你去拿東西,我在停車場等著你。”姜哲說道。
不久,姜哲開車,帶著蘭馨,離開學校。
途中,兩人聊起蘭馨選送的作品。
蘭馨告訴姜哲,她準備了三兩作品,但是幾位老師讓她選擇現在這幅。
“這是第一稿,幾位老師說,這幅更生動。”
“是嗎?你也很勤奮,你老師還說什么?”姜哲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
蘭馨說道:“我把草稿畫出來,找幾位老師看過。根據老師們的建議,做一些改動,然后才畫正稿。
因為國畫很難修改,我覺得第一稿有缺點,就又畫了一次,可是,幾位老師說第二稿,有些油滑。我一直不太理解。”
姜哲看著前方路況,說道:“我對國畫和國畫專業術語了解的不多。但是可以說說油畫的案例。
康斯太勃爾有一幅帶水車的風景,正稿不如草稿,這兩幅畫都保存下來了,可以比對;科羅畫的大橋寫生,很生動,非常小的寫生,處處有神,可是到了正稿,就有些死板。可見,這個問題,就連大師也會遇到。
我的理解是,剛開始作畫,所看所想,是新鮮的物像,畫的過程中,又隨機性,就有可能畫出生動的效果。
從草稿到正稿,甚至畫第二遍,腦子里已經有完整都圖象,按照預定的圖像畫下來,只是復制與核對,難免厭煩,所以,會缺少生動。”
蘭馨說道:“我想起來了,我看過柯羅的那兩幅畫。可是,我還是不太理解,草稿中是有缺點的。為了生動,可以容忍缺點或者敗筆嗎?
我看過油畫,那些鴻篇巨制,需要調動藝術家全部的精力和才華。倫勃朗的夜巡,還有拿破侖加冕,會是正稿不如草稿嗎?”
姜哲說道:“這個問題,如果深入研究,我就力不能及了。草稿和正稿也在變化。
現在的繪畫草稿,已經不再追求完成度。
畢加索為作品——亞威農少女,畫了很多草稿,就像是分解圖,有些還是油畫稿子。
說道這個問題,你學國畫書法,其實更應該理解。王羲之額蘭亭序,顏真卿祭侄文稿,都是有涂抹痕跡額稿子,也是無可超越的作品。”
談論起理論性很高的問題,兩人毫無顧忌的說出心中的真實想法。盡管有些問題弄不明白,也無法達成一致,但依舊讓氣氛變得活躍。
蘭馨下車時,還有些意猶未盡。
姜哲和蘭馨揮手告別,看著她轉身離開,心想,但愿她的作品能夠通過選拔。(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