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上午。
姜哲把取回來的作品,掛到墻上,后退幾步,坐在椅子上,仔細端詳。
這幅以欒玉慧為模特,描繪的品嘗咖啡的女子,在畫室的一眾作品中,屬于小尺寸。但是,與眾多作品擺在一起,畫面中所營造的舒適松弛的美感,立刻就能脫穎而出。
只有擺在一起,才能感覺到差距。
姜哲看著這幅畫,思考自己要不要延續這種畫風,再畫幾張。但是,這個想法僅僅是想了一會兒,就覺得行不通。
首先,這張畫是有感而發,在之前的積累基礎上,通過情感的偶然觸碰,才創作出來。其次,如果自己把這種畫法延續下去,就會變成另一種規范,等于用另一種規律,把自己給約束住,形成程式化的創作。相信那樣畫出來的作品,也不可能是傳世名作。
所以,自己還是要繼續之前的研究,把寫實的技巧向前推進。如果偶爾有新感觸,再畫一些不同的作品。
周五下午,姜哲站在畫架前,拿著鉛筆用,仔細的刻畫著人物手部。
畫完拇指的指甲和周圍的形象,后退看了看效果。手和周圍形象比較協調,就繼續刻畫。
此時,素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已經基本完備。
整體造型結實有力,人物神態生動,表現出中年人的放松和疲憊。
姜哲畫一會兒,就會停筆觀察,覺得還要從質感以及光影兩個方向,再進行調整。
這時,手機開始震動。
姜哲拿起手機,看到來電是一個陌生號碼,正要掛斷,忽然想起來這是國際長途電話,就走出畫室,按下接聽鍵。
電話里傳來了安妮的聲音。
“姜朝,你好,我已經收到你的禮物了,非常精美。”安妮向姜哲表示感謝,并稱贊他的信心。
姜哲換上英語,回應對方,同時想起在米國的經歷。
安妮再次邀請姜哲如她的畫室做客,雖然只是客氣一番,但是自己的付出,收到了回應,姜哲還是很高興。
安妮來電話,沒有聊別的事情。兩個人很快就結束通話。
姜哲剛要回到畫室,就看到林老師走了。
“老師,我出來接了個電話。”他以為老師會問為什么單獨跑出來。
林老師笑著說:“沒事兒,我聽你怎么用外語打電話?”
姜哲簡單解釋原因。
林老師說道:“不錯,和同行多交流,是件好事。你們胡老師剛才通知,今天要把參選作品送去濱海美術館。
你們也要去,所以你和牟星早一點兒出發。”
“好,我知道了。謝謝老師。”姜哲說道。之前,胡老師已經通知過,所有參加選拔的作品,要在今天下午送去。
因為組委員和美協,要借這個機會,再辦一次展覽,所以,創作者也要到場。
姜哲對林老師說的:“老師,我開車過去,您和我們一起去吧。”
林老師想了想,說道:“你們先過去,我和幾個同事稍晚一點兒。”
姜哲回畫室,通知牟星之后,便開始收拾東西。
他拿著工具箱,看了看自己的作品。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三個周過去。再有一周時間,這張作業就可以畫完。
他和牟星走出畫室,來到停車場,看到幾位老師也要出發。
大家把人員進行分配,姜哲帶上牟星和一位老師,來到濱海市美術館。
他把車停好,隨著眾人一起走向美術館大門。
姜哲看了一眼,大門上方的橫幅。
這么快,又一次來到了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