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刻畫時,筆觸既是填色的手段,也是造型的重要因素。
因為他是奔著練習或者宣泄情緒去的,所以,畫的放松,并不拘泥于某一處的成敗,如此一來,反而筆筆生輝。
他對于人物面部,還會處理明暗,轉折等關系,對于服飾,帽子則是盡量的平面化處理。
畫出明暗后,在輪廓線上用虛實的辦法,呈現隱約的立體效果。
小卡也在畫面上出現。它擋住陳嫣的手的部份形象,讓畫面顯得有更為有層次。
對于小卡的形象,姜哲塑造的更為簡略。
他刻意選擇較為磨損較為嚴重的油畫筆,而且頂端參差不齊,所以,能用筆觸模擬毛發的感覺。
第二遍調整,畫點出人物五官之后,姜哲便對陳嫣說道:“好了,你可以休息。”
陳嫣看看時間,從姜哲開始畫,到現在,大概只用了一個小時。
“今天怎么畫的這么快?”
姜哲說來:“看看效果吧。”
陳嫣把小卡放在地上,自己來到姜哲身邊。
尺寸不大的畫上,自己穿著藍色裙子,背景是灰色,襯衣的白色和皮膚的紅潤,再加上小卡的顏色。
原本簡單的色彩,在姜哲的筆下,顯得極為活躍。
色彩豐富,但又不同于印象派繪畫,給人的感受。
“這幅畫,畫完了?”陳嫣毫不掩飾的提出自己的問題。
姜哲說道:“我最近的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這張畫,看起來沒有畫完。
我現在也猶豫,應不應該結束。
這張畫和古代繪畫大師們的作品不同。不管是文藝復興還是巴洛克,或是新古典主義。
那時候的繪畫,有一定的程序,也有規矩和要求。
再說直白一點,他們都是接受訂件。什么樣的作品,才算完成,是有明確要求的。
但是,現在的繪畫,是自我情感的表達,或者說,畫家想畫什么,如何結束,沒有嚴格要求。
你看,賽尚的很多作品,連畫布都沒有填滿。他說,想回到普桑的那種均衡,但是他和他的畫,和普桑的畫完全不一樣。
陳嫣聽的似懂非懂,“看畫的第一眼,覺得太簡單了,但是仔細一看,這里面的筆觸,似乎很挺有韻味,眼神畫的也不錯。
可是,我總覺得有點簡單。”
姜哲說:“我也需要考慮,如果想不道更好的方法,那就暫時停下。
如果能夠有新發現,也許還會再改一改。”
與陳嫣聊天的時候,姜哲已經用系統悄悄進行審閱。他期待,做這樣的嘗試,也許能夠畫出一幅傳世級別的作品。
可惜,畫出傳世級別的作品,終究很難。
系統對這幅畫,給出精品的評價。
姜哲也沒有氣餒。
今天的練習,說明自己的之前一部分猜測,是對的。
如果想出突破原有繪畫的方式,并且延續的下去,很快就會形成新的規范,也就相當于,自己在新的規范中,進行創作。怎么可能畫出傳世經典作品?!
想到這里,他也才漸漸理解,為什么很多畫家,窮其一生,都在追求變化。(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