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哲把一些草稿整理好,分門別類的放到置物架上,然后,整理水彩和油畫作品。因為油畫作品需要干燥,只能擺在畫架上或者靠墻擺放。
他挑出了幾幅比較滿意的作品,準備請秦教授幫忙找問題。
收拾完畢,他環顧自己的畫室。
今天,柳藝菲也幫忙收拾過畫室。可是,畫室里的東西越來越多。大量的書籍,作品,靜物,畫具以及自己購買的一些紀念品,禮物,把畫室包括書房在內的空間,已經占滿。
之前,考慮過再賣一間大畫室,可是始終沒有合適的選擇。
有的房子太貴,有的不符合使用要求。
他想選的畫室,首先能容納自己創作大畫,方便寫生,還能適合居住。
符合這樣條件的房子,只能慢慢尋找。
新的一周開始。
周二下午,姜哲帶著兩幅油畫和幾幅水彩畫,來到秦教授的辦公室。
秦教授很喜歡姜哲拿著作品來請教自己,刻意拿出時間在這里等他。
姜哲把繪畫依次擺開。
秦教授默默的看了一會兒,把其中的一幅水彩畫,拿起來仔細觀摩。
直到看過所有的畫,他對姜哲說:“我聽嚴老師說,你換了一批雨景,原本還以為像是隨筆一樣的寫生作品。但沒想到,你是想創作系列作品。”
姜哲說道:“畫了兩幅之后,覺得有趣,想多畫幾幅。”
秦教授緩緩說道:“先說說我個人感受。首先,這些畫看上去,像是在在大街上的抓拍。
看起來有些隨機,但是仔細看,有些細節,還是能打動觀眾。
我以前也經常在大街上的抓拍、寫生。
這種直觀的生動感受,如果濃縮人物的特點,就能喚起共鳴。”
姜哲覺得,秦教授的觀察很敏銳,通過繪畫,就猜到了當時自己創作的狀態。
秦教授繼續說道:“看你的畫,讓我想起了一位攝影師——索爾雷特。
他早年在紐約學習繪畫,本來想成為畫家,后來發現攝影,更適合他,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攝影的創作中。”
他說著話,來到書架前,找出了一本兒書,翻開。
指著幾張印刷圖片,示意姜哲觀看。
“你看看,這幾張作品。”
姜哲的視線掃過書頁。
巧合的是,這位攝影師拍攝的內容,也是路上的行人,其中有行人打著雨傘的造型。
“由于他受過專業繪畫的訓練,所以,對平面構成色采關系的搭配非常敏銳,常常巧妙地透過玻璃窗或利用各種遮擋,將結合的景象與路人,組合成帶有抽象意味的畫面,有一種表現性繪畫的質感。”秦教授繼續講述。
“他鏡頭下的街道,會有既熟悉又遙遠,既真實又帶著虛化的感覺。
這里面,或許有他個人的情緒表達。
拍攝客觀世界,但呈現的是作者的內心世界。”
姜哲看著幾張攝影作品,也被打動。
這些照片,不再是對現實的簡單記錄,而是再現與再造。
他評價道:“作者的觀察力與想象力很敏銳。”
“還有對鏡頭駕馭能力。”秦教授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