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濱海有一個創作國畫的同行。說在城市找不到感覺,專門去了一趟邊疆。
回來后,找我看畫。
我一看,他拿出來的畫,實話實說,和原先一樣枯燥乏味。藍天白云,草原牧歌都有,就是缺乏生活的溫度和讓人回味的空間。
好作品,要有打動觀眾的地方。”
她看了看姜哲,說道:“姜哲的作品,有個明顯的優點,正在形成自己獨立的面貌,不管是新的繪畫語言還是表達方式,首先讓人喜歡,并且記住。”
秦教授舉起易拉罐和趙老師碰杯,喝了一口酒,才對胡老師說道:“小胡老師,你要多聽趙教授的意見。”
胡老師借機請教。
趙老師也不客氣,直接說道:“你的作品上,學院派的痕跡太重。
在學院里面學到方法,和藝術家是不能夠畫等號的。
當然,模仿,也不可以,要構建自己獨立的藝術語言。
這事情沒那么容易,我們都在研究。
時代在發展,藝術的表現形式也跟隨時代往前走。
學國畫的人,經常引用一句話——筆墨當隨時代。
藝術語言的可貴之處,就是要表達當代人的精神。
姜哲有幾幅畫就不錯,表現身邊的生活,寫實但沒有沿襲傳統學院的方法,而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情,呈現人的精神面貌。
我認為,這就是詩意,是由內而外生發出來的,不是刻意塑造出來。”
姜哲聽的有些不好意思。
他自己認為,一直沒放松學習和練習,但是,感悟方面的提升,要感謝系統的幫助。
趙老師創作的國畫,也是人物題材,所以,說到相關的話題,仿佛打開了話匣子。
“國畫的繪畫語言,要求表達韻味,內涵豐富,不僅僅是玩筆墨。要讓人在感受美好的同時,能夠透過圖形,引發更深一層的思考。最本質的一點,這是氣韻。”
趙老師講述自己觀點的間隙,秦教授也會參與討論,有時會詢問姜哲的意見。
姜哲也借機會,把自己的思考和困惑,向二位請教。
話題漸漸轉移到未來的創作方面。
一路上,有吃有喝,有感興趣的話題,時間就會過得很快。
不知不覺,旅程結束。
走出火車站,姜哲看到,汪真站在出口,對著自己揮手。
他對秦教授幾人說道:“老師,汪經理來接咱們。”
幾個人帶著行李走過去。
汪真熱情的與幾人打招呼:“我安排了車,咱們先去酒店。”
秦教授幾人連聲感謝。
幾人順利到達酒店。因為時間已經不早了,約定今晚先休息,明天外出活動。
汪真來到姜哲的房間。
“我安排,明天聚餐慶功宴,也請秦教授三人一起參加。剛才,三位老師已經答應。”
姜哲說道:“沒問題,聽你的。”
汪真囑咐姜哲注意休息,就告辭離開。
姜哲拿起電話,撥通一個號碼。
不久,一輛車在酒店門口停下。
姜哲打開車門,看到廖姐正笑吟吟的看著自己。(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