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哲看完系統提示,本想立刻接收獎勵,但是估算著上課時間快要到了,這時候接收獎勵,萬一有什么異狀被人發現,很難解釋,只能按下收獲的心思,走回教室。
剛剛坐下,上課鈴聲已經響起。
傍晚,姜哲回到畫室,立刻點擊接收獎勵。
大量的信息,傳入腦海中。
他一邊接受,一邊瀏覽信息。
獎勵的高級技能,名為建筑園林設計,但內容以中式建筑園林美化設計為主,兼有少量的西方園林設計常識。
因為他在閱讀和學習觀摩時,以古典建筑園林為主,所以,系統的獎勵有所偏重,想要掌握更全面的知識,只能自己學習或者把技能提升到更高等級。
不久,信息傳輸完畢。
在系統幫助下,可以快速掌握大量的新知識。
他再次拿起《園冶》一書繼續翻閱。
如今,有了更多積累,以前一些不理解的知識,此刻已經明晰。
書中一些非常文學化的描述,類似“巧于因借,精在體宜”的總體原則;“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等概括,在對應記憶中一個個例子之后,立刻變得鮮活。
其中“雕棟飛楹構易,蔭槐挺玉成難”“選向非拘宅相,安門須合廳方”“未山先麓,自然地勢之嶙嶒;構土成岡,不在石形之巧拙”等語言描述,在系統幫助下,逐漸變得更加具體,更有明確指向。
姜哲又翻開周設計師發來的方案,此時,已經也能看出其中的一些問題。
在記下了自己的一些考慮之后,他想到之前的那篇論文。
雖然距離交稿時間很近,但他覺得有必要一些修改。
自己所看過和掌握的知識,以古典園林為主,要結合課題改正論文,既需要對建筑園林藝術的審美,結合當下的美學。
姜哲很快理清思路,把原先的論文推倒,重新梳理。
他從時代的背景,結合案例,進行分析對比。例如,明代商品經濟發達,有著造園的廣泛需求。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一部分人以造園為業。
明代也是文化思想大爆發的時代,文學、繪畫等藝術理論極為繁榮,呈現多元化的特征。文化和藝術藝術的發展。讓當時出現更具藝術性的園林。一些理念,至今仍可以指導著園林規劃設計與營建。
在當代,文化交流越來越快,同時,因為新的物質條件,必然出現新的理念和優秀案例。
姜哲結合自己看到的實際案例,對當下的一些建筑園林美化理念做了梳理,并且對未來做了大膽猜測。
周三下午,大課結束。
姜哲走出教學樓,看到在教學樓下等待的班長。
班長遠遠的看到,急忙招手。等姜哲走近,就問道:“論文準備怎么樣?張老師讓我今天就收起來,他明天上午要講評。你能交上嗎?”
ok~姜哲從包里,拿出已重新打印裝訂好的論文,交給班長。“您辛苦。”
“這都是應該的工作。”班長接過論文,掃了一眼:“呵~還是你的論文格式最工整。”
姜哲重生后,多次上交材料,已經習慣使用標準的格式。
因為張老師的要求,著重內容和字數的格式,對于合適,只有簡單要求。
姜哲看到,班長已經收起來的論文,格式五花八門。
“好了,估計張老師明天講評過后,這節課就能結束。”班長仿佛預想到完成任務后的輕松。
姜哲想起秦教授的提醒,總覺得沒那么簡單。
周四上午,專業課。
學生們再次匯集到教室里。
張老師準時來到教室,打開筆記本電腦,但是沒有講課,而是把一摞論文,分成兩組,擺在講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