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女生們各懷心思,但是當有人提議合影時,她們三盆還是會親如三姐妹一般,親昵的擺出各種姿勢,留下照片。
一行人邊走邊看。
“你看這張作品,畫的多好。”一個男生指著尺寸較大的一張畫。
畫中,一個年輕的舞者正在翩翩起舞,旁邊有一位老師正在指導。
為了保護繪畫,展覽設置了最近的參觀距離。
幾個人盡可能地湊近繪畫,觀察細節。
當人們面對一幅好作品時,會不由自主的帶入到畫家營造的情境中,與之共鳴,去享受這份精神的愉悅。
幾個學生,也是如此。
男生們想在女生面前表現一番,紛紛評論,這張畫的表現手法如何,還有的人評論作品的創作意圖。
“這張畫有印象派明快豐富的色彩,善于捕捉明暗關系的變化。”
“人物和背景的對比,畫中有生動的空間感,又帶一點古典主義的敘事性結構。”
有個頗有心計的男生,沒有像自己同學那樣表現自己,反而在評論時故意說錯。
他說錯的方向,恰好是他仰慕女生擅長的方向。
果然,那個較為高冷的女生說道:“你說的不對。
這幅畫,有一種維米爾和薩金特的一些風格。人物處于運動中,但畫面氣氛溫柔,很浪漫。畫家用畫筆展現了一個美好的訓練片段,是溫柔的時光,優雅的學習。體現了畫家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
“好,果然是才女,能用文學語言評價繪畫……”引出新仰慕女生的話,男生急忙跟進。
其他幾個男生心中暗罵,但是不妨礙他們紛紛送上恭維。
“這位畫家叫——姜哲。”被恭維的女生說道:“我看過他的作品。”
原本有些走神的肖雨峰,聽到姜哲兩個字,名怔了一下。
她看到作者欄的名字之后,第一個反應是,會是他嗎?
不對,一定不是,可能只是同名吧。她安慰自己。
此時,她才仔細看這幅畫。
畫中的人物,陳設,空間,每一處細節,似乎都很完美,恰當,怎么可能是他畫的?
想想兩年前,這幫學生只是在學校里學的素描水粉和設計基礎。畫的是靜物,石膏像,頭像。那些內容,距離眼前這樣的繪畫,差著十萬八千里。即便姜哲當時畫的不錯,也不可能畫出這樣的作品。
很多學生通過藝考進入大學,因為不再進行刻苦的訓練,在繪畫技巧方面,是退步的狀態,特別是學設計的學生。
當身邊沒有好的榜樣,或者說壓力之后,差距就在不知不覺間拉開。
“雨峰,咱們繼續往前看?”一位男生說道。
這時高冷女生收到短信。“楊老師已經到了,咱們趕緊過去。”
幾個學生按照短信,匯合了報信的同學,然后一起去找自己的老師。
他們遠遠地看到,自己的老師和幾個朋友正在評論一幅畫,然后合影。
等到走近之后,他們才發現,一個年輕人正在與老師聊天。
這不是,剛才見過的那個人嗎?
幾個人紛紛看向肖雨峰。
肖雨峰也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
她控制好表情,同時用腳趾用力的抓地。(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