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哲在游覽中,看到了很多有趣生動的瞬間,也發現了一些帶有本地特色的形象。
因為時間原因,他除了用系統記錄之外,還想用速寫盡可能的把這種生動的感受記錄下來。
因此在抽空畫速寫時,對形體高度概括,用筆極其簡潔洗煉。
孟溪一直在旁仔細的觀摩。
她愿意主動來接觸,是因為聽楊老師說過姜哲的一些事情,特別是在看了作品以及打聽到一些詳細情況之后,才會對這位同齡人感興趣。
不過,她看到姜哲用速寫,畫出幾個孩童玩耍的瞬間,用筆簡單,造型略有夸張,心中生出疑惑。這么簡單的畫,算是好畫嗎?難道這人名不符實?
孟溪試著花了幾筆,立刻感覺到差距。
她已經有段時間沒有練習速寫,甚至在有了數碼相機之后,對于相機更為依賴。看姜哲畫速寫的時候十分容易。輪到自己動筆,立刻原形畢露。
一些線條畫的要么過于死板,要么過于油滑。別說美感,就連想抓住特點就很難。她再次有了參加藝考時的感覺。
再看姜哲的畫,寥寥幾筆就勾勒出鮮活的形象,人物表情生動自然,呼之欲出,而且畫的很輕松隨意,似乎在不經意間完成。但是細細品味,才能察覺姜哲構思和技巧的厲害。
線與線之間的關系又相互貼合,呼應,共購了一個生機盎然的視覺形象。
姜哲畫完街邊孩童的形象,看到孟真在觀察自己的作品,就大方的把速寫展示給他們。
“你平時都學哪位大師的繪畫?我感覺你用線的技巧特別好。”孟溪問道。
姜哲沒有隱瞞,直接告訴她,學習安格爾與丟勒的速寫,也學過拉斐爾等人的素描,但并不排斥現代繪畫。
“這些不同風格的技巧,能融合在一起嗎?”
這時,兩個人乘坐的車輛到了目的地。
下車之后,他們繼續往前走。
孟溪又提起了之前的話題。
姜哲說道:“融合,比較難。通常是根據感受來選擇技巧,今天畫的這種速寫,我也很少嘗試。
馬蒂斯的老師曾經告訴他,在藝術上,方法越簡單,感覺就越明顯。
馬蒂斯說造型藝術的任務是以最簡單的方法,盡可能直接的表達屬于感情范圍內的東西。
我在畫速寫的時候,腦子里想的是看到的那些生動的瞬間。沒怎么考慮技巧,或者說時間限制,才盡可能用簡單的技巧。”
孟溪對姜哲的越發欣賞。
他僅僅用幾根線條,就精準生動的畫出形象,充滿靈性。
這種看似簡單的技巧,實際上并不真的簡單,反而是考驗一個藝術家的繪畫功底。這往往是思考與大量反復的練習中提煉出來的。不僅僅是記錄,更是重構了一種視覺形象。
看姜哲的畫,越琢磨越有意思,孟溪想起了很多聽過看過的東西,脫口說道。
“我記得,李可染先生說過,畫畫要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還要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你說的,是這個意思嗎?”
姜哲說道:“大師的對藝術的思考,站位較高。我是從自己的角度進行思考。
掌握繪畫的技術與技巧是做加法,比較容易,從熟練掌握額狀態中再做減法,很難。形成自己獨立的風格面貌與自由的表達方式,而且又回到天真爛漫的狀態。更難。很多畫家終其一生只能延續老一輩的創作方式。
兩個人邊走邊聊,到了鐘鼓樓廣場。準備去鼓樓的時候,孟溪的手機響了起來。
孟溪看了一眼,直接拒絕接聽。
姜哲裝作沒看見。
可是剛走了兩步,孟溪接到另一個電話。
“楊老師給我來電話。”她對姜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