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內保留了老式的裝修風格。
深色木地板以及高至窗臺的護墻板,墨綠色的窗棱,雪白的墻壁,有一種現代與古典交融的美。
內部空間并不大,但為了活動,布置的十分華麗。
鋪有墨綠色天鵝絨的長桌上,擺著畫冊,各種禮物以及小紀念品。臨時會臺的背景,是一張巨大的宣傳板。板面以一幅水彩畫為底紋裝飾,印刷著四個手寫體的大字,盛夏異彩。
下面有副標題:xx美術家協會某某藝術團體邀請展。
旁邊還有一個宣傳板:xx美術家協會納新儀式。
臨時會臺的兩邊還擺著諸多花籃。
程黎熱情給姜哲介紹,參加邀請展的一批女藝術家。
這些畫家聽了程黎的介紹,對姜哲都非常客氣,無論年齡大小,都是口稱老師。
這些畫家們的年齡,大概在三十歲至五十歲之間。被四十幾歲乃至50歲的人稱作老師,讓姜哲有些不太適應。
“姜老師,多提寶貴意見。”眾人合影之后,有幾位女畫家,主動與姜哲互留聯系方式。
姜哲剛應付完一波,程黎又給他帶來了一批新朋友。他再次開始寒暄客套。
看著有些應接不暇的姜哲,孟溪很羨慕。她的幾位同學、學長也有同感。
之前,程黎和楊老師打招呼的時候,也和學生們客套了兩句,但僅僅只是打過招呼。
楊老師趁著空閑時間,帶著學生們先進去看了一些作品。
展覽中,有高水平的作品,也有一般的作品。有幾幅作品,這些學生覺得自己完全可以超越。
楊老師又帶著學生們,回到前廳,等待儀式開始。
他知道學生們的心思,只要有合適的機會,也會給他們做一些介紹。
有位年輕畫家過來向楊老師問好。
楊老師勉勵對方幾句之后,對方急匆匆的去拜會另一位畫家,對于旁邊的幾個學生,并沒有理會。
楊老師回頭看到這些學生的眼神兒,明白他們的心思,覺得有些話應該告訴他們。
他領著學生們,找了個僻靜的地方。
“這里人少,適合說點兒咱們自己人能聽的話。
你們跟著我出來參加活動,這不是第一次,以后也還會有這樣的機會。
出來長見識,認識朋友,但關鍵是你們自己要快點兒成長,不能老指望著別人提攜。
在你們這個階段,到了這種交際的場合,被人忽略是很正常的。千萬別往心里去,更不能把這事兒看的太重。
到了這個場合里,很多人都是奔著自己的朋友,甚至奔著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你們不也是這樣嗎?
我年輕時,經常遇到敬煙敬酒或者主動問好,被人忽略的情況,你們也會遇到。
等你們成長起來,自然也會贏得尊重。
你們剛才都看到姜哲的情況。他和你們是同齡人,甚至比你們還小,但是你看這些畫家和他打招呼的時候,都是按照哥們兒來論。沒什么年齡區別,只有實力的差別。”
這番話說的很實在,也讓這些學生再一次體會到了社會。
……
邢理事到了活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