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哲吃完飯,沒有急著離開,饒有興致看著幾人表演。聽的高興,會跟著對方節奏哼幾段。
他覺得眼前的這一幕,格外有趣,生出想我作畫的沖動。
為了旅行方便,他沒有帶大量的繪畫工具,只帶了一本很小的速寫本和一支鉛筆。
他拿處鉛筆和速寫本,開始快速的描繪。
汪真看到姜哲開始作畫,就湊過來觀看。
幾個演員穿著傳統服飾,吹奏樂器,以及周圍正在配合表演的人,姿態各異。
姜哲快速鉤勒形象。流暢的線條,動勢,形成畫面的主要韻律。
雖然有工具的限制,但她畫的痛快。自由。人物的造型簡約,且不受束縛。
完成之后,姜哲很滿意這幅隨性而為的練習。
“走吧,咱們去逛逛。”結賬離開餐廳,兩人就在街邊慢慢地走動。
這里的街道,一邊是建筑一邊臨水。
行走其間,如果不看周圍行人或者一些店鋪的現代裝飾,仿佛徜徉在幾百年前的威尼斯。
此時燈光逐漸亮起。
水上城市的氣氛。有了微妙變化。
不同的燈光。倒映在水上。空間與水面的波動,旁光線呈現流動的效果。
晃動的倒影,朦朧的建筑輪廓,
汪真看出姜哲正在觀賞風景,就靜靜的陪著他散步。
走到一處橋上,姜哲停下腳步。
游人漸漸稀少,喧鬧的街道漸漸安靜,此刻,眼前景物,仿佛靜謐的畫卷。
姜哲把這一瞬的感覺記在心中。很多畫家都曾以威尼斯為題材,進行創作。他也想描繪自己眼中的威尼斯。
回頭看看,汪真明顯有些累了。
“抱歉啊,只顧著欣賞的美景,耽誤你休息了。”
“沒事兒,今天還不算累。”
“走吧,咱們回去。”
“對,早點休息,明天如主題展。”
回到酒店,姜哲拿起速寫本,開始畫自己今天的所見所想。為了抓住生動的感受。他畫了一張又一張。
……
第二天。姜哲起的很早,和汪真一起吃過早飯,來到主題展的展區——雙年展公園。
汪真已經對展覽做過很多了解,詳細的給姜哲介紹。
雙年展公園,原稱城堡花園,在威尼斯島市的東端,19世紀初由拿破侖在一片居民區廢墟上修建。這里綠樹成蔭,也叫“綠園”。1895年首屆威尼斯雙年展在這里建造了一座展覽館,即今天的雙年展的主展廳,專用于國際藝術展。
圍繞著這座主展廳,從1907年比利時開始建立國家館以后,陸續建起很多國家的展館。
意大利館因為專用于國際藝術展,另建了一座威尼斯館。雙年展公園在綠樹叢中共有29座樓房,營造了一個“藝術的城堡”,構成了歷屆雙年展展覽場地的核心。這些樓房由各國著名建筑師設計,各具特色,相當于20世紀建筑的一個露天博物館。
本屆雙年展10部分主題展中的兩部分“延遲”和“地帶”,以及31個國家館(有的是臨時搭建如埃及館)展覽,便在雙年展公園展出。在通向雙年展公園中心展區的碎石路上,擺放著一系列巨大的紅色v字形抽象造型。來自世界各國14所藝術院校的學生在這里陳列裝置作品或表演行為藝術。
這一展出的題目是“使未來再循環”,從保護和搶救威尼斯歷史文化名城的角度出發,喚起關于城市的未來與它的過去、它的文化傳統之間的關系等一系列隱喻。
中心展區入口設計為粗大的管子,內壁寫著本屆雙年展的主題和參展藝術家的名字,好像一條時空隧道。
兩人經過管子,就看見幾個悠閑的男女,有的在讀書、喝水,有的在跟樹下的參觀者自由交談。
“這也是行為藝術。”汪真介紹。
兩個人開始展覽中尋找感興趣都內容。
姜哲關注作品,汪真更關注人。
參展的作品,五花八門。
有的作品是架上繪畫,有的作品變成了多種藝術融合表現形式。
姜哲邊看邊記錄、思考。
有一些當代作品,自己完全看不懂其意思。當然,有部分作品,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
不得不說,這種作品看的多了,腦子會有些亂。
他對汪真說道:“我現在已經明白你的意思。在這里,具象繪畫的確很難被人關注。”
“你的作品已經被市場接受。別受他們影響。”汪真安慰姜哲。
“我畫自己想畫的東西,不會被別人影響。”姜哲說道。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