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升天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件,很多畫家都表現過這一題材……”弗朗西斯卡發揮策展人的口才和對專業的了解,為姜哲解說:“我們知道今天大部分的藝術作品都是在博物館里。
把藝術作品存放入博物館,除了可以保護藝術作品意外受損之外,還可以通過將散落在各地藝術作品集中起來進行藝術普及,方便觀眾欣賞藝術作品。
如果要去欣賞一幅畫作,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博物館,這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以前的藝術作品都是為了某個特定的目的,為了某個特定的地點而定制創作的,可不是為了能掛進博物館里而創作的。
盡管絕大多數畫作都被存放入博物館里,但有極少的經典名作依舊懸掛在作品最初創作時的原地點。
提香的圣母升天圖就屬于這種情況。”
三人走進教堂。
教堂中的人不少,很多人是專門來參觀這幅名作。
“圣母升天圖就懸掛在教堂盡頭的祭壇上,這幅作品尺寸巨大,近7m,高3.6m寬。”小艾米也在手指前方,告訴姜哲。
姜哲已經看到了那幅作品,隨著距離越來越近,心中逐漸生出了一股憧憬,歡喜的感受。
這幅巨大的作品從不同的距離看,有不同的感受。雖然有保護欄,但是依然能夠從很近的距離看到這幅畫。
姜哲盡可能的平復情緒,以創作者的眼光觀察這幅作品。
整幅作品被光線分成三個區域,最上方的天賦和圣母之間是屬于神界的金光,就是提香從拜占庭相信的話里常用的金光上所獲得的靈感,而圣母與地上圣徒之間的藍色天空則是屬于人的世界。
小艾米和弗朗西斯卡不是第一次看到這幅作品,情緒很平靜。
等到姜哲的開始變換位置觀察名作,小艾米問道:“看到這幅作品,有什么感受?”
“提香的確很高明,如果不特別留意,觀者會不自覺的忽略掉個體細節。例如,底部的12個人物,負責穩定畫面底部。
看這幅畫,會感受到很強烈的戲劇沖突效果,這種效果除了通過顏色,光線和陰影的對比關系,也還通過畫面人物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來實現。比如——”
他指著畫面中央,說道:“穿紅藍色衣服的圣母,體現出螺旋上升的動感,還有畫面最下方緊挨在一起情緒激動且表情動作各異的12位人物。”
因為他邊觀摩邊思考,所以,說的話語沒有什么條理,只是把自己的直觀感受說了出來。但卻給小艾米二人不明覺厲的感覺。
“提香巧妙的用顏色平衡的畫面結構,比如圣母和圣徒組成的紅色三角結構,保證了畫面的平衡。這幅畫有很多突破傳統的地方,比如畫面布局,圣母主題畫作為人物的戲劇沖突,讓畫面上作為背景的風景消失等等。”
姜哲說出的感受,是看畫時的一些感悟。名家技法不能直接照搬使用,但是對他有啟發作用。
他感慨道:“看了這幅畫,就不虛此行。”
弗朗西斯卡說道:“這件作品剛剛完成就立刻引起各方注意,當時的西班牙駐威尼斯大使,也提出要購買這幅作品,北教堂拒絕后,大使將提香引薦給了西班牙皇室。
提香才有機會,為西班牙皇室創作肖像畫。
這座教堂里,還有另外一幅提香的代表作。”
姜哲跟著弗朗西斯卡二人,看到了提香在1526年完成的佩薩羅圣母。
“威尼斯的佩薩羅家族,在1518年買下這間禮拜堂,請提香完成了這幅作品。”
弗朗西斯卡告訴姜哲:“畫面右下側立著的就是佩薩羅和他的家族成員。”
姜哲注意到,提香在這幅畫上,沒有將圣母與圣子放置在畫面中央,而是放在畫面一側,但通過巧妙的布局讓整個畫面動感十足。
這種突破性的創造,讓姜哲想到了在創作中的可能。
“提香在1576年去世,按照他的遺囑,他被安葬在這座教堂里,他的陵墓就在教堂的入口處。”弗朗西斯卡和小艾米,耐心的等姜哲看完作品。帶著他參觀其他藝術品,對于每一件藝術品,都能說出相關信息。
姜哲沉浸在欣賞優秀藝術品的快樂中,忽然聽到了系統的提示。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