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室。
姜哲正在把剛剛造成的素描稿,轉印到一張1.7mx2.6m的畫布上。
這張作品,以常人平視的角度,描繪了在人行道上的一組白領上班族形象。
這組人物當中,最前面的兩人是兩位女子,約20多歲。左邊的一位留著披肩發。戴眼鏡,穿白色襯衣和淺色長褲以及深色的皮鞋,肩上挎著挎包,手里提著一個紙袋。右邊的女子略高,扎著馬尾辮,穿著打扮與旁邊的女子接近。兩個人似乎正在聊什么話題。沒有注意到,背后有一個邊走路邊打電話的青年男子,因為急著趕路,準備超過二人。男子的位置距離兩個女子很近。手里提著個公文包,似乎將要碰到一位女子。
這三個人后面還有幾個上班族。從打扮和步伐,可以看出他們從事不同的職業。
這一組人物的旁邊,還有一些次要人物,例如等待出租車的人;一邊趕路一邊查看手里早飯是否撒露的人;也有人掉了東西,旁邊的人正在提醒他。
眾多上班族所處的人行道上還有一些細節點綴,能夠看到時間特征。
畫面遠景是城市的高樓大廈以及天空。
這幅畫的尺寸很大,形象眾多,轉稿的過程很麻煩。
正在忙碌的姜哲,收到胡老師的通知,學校召集老師和部份學生開會。
姜哲按照時間,趕到了學院會議室。
在會議室里就坐的大多是美術學院的專業教師,也有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
胡老師告訴姜哲,這次會議,是動員部分師生參與展覽與比賽,有些展覽的準備時間已經少。
兩人說悄悄話的時候,學院院長宣布會議開始。
院長先做簡單介紹。大概意思是,在開學前召集眾人,就是要求大家重視,并拿出好作品參賽參展。
聽到學院在開學后,還會組織全院的選拔,所有學生都要參與。
姜哲想起在畫室聽到的對話。
學校不會把入選與獲獎的希望,寄托在這種這種大范圍的選拔上。全校的選拔更多的是為了展示學校的重視。
“我們要參與的第一個展覽,是首都雙年展,展覽時間是9月20日至10月20日。這次展覽規格非常高。由全國文聯合,首都各部門、全國美協聯合主辦。展覽以“創新:當代性與地域性”為主題。”院長開始介紹展覽的重要。
“這次的美術展,是為重要慶典,獻上一份厚禮。同時,也是向世界展示我們的文化和藝術。
大家都知道威尼斯雙年展。這個展覽逐漸成為公認的國際前衛藝術的重要展出場所。由于它巨大影響,很多國家的一些名城,也參照威尼斯模式舉辦雙年展,著名的有1951年創辦的巴西圣保羅雙年展。
國際藝術雙年展以跨國界的廣泛效應和兩年一屆的持續影響力,逐漸成為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的窗口和展示世界各國文化實力與藝術特色的平臺,成為一個國家或一個城市的國際文化形象與國際文化地位的象征和標志……”
院長在講解這件事情的時候,很多老師看向姜哲。
大家都知道他獲獎,更見到或聽到了獲獎之后,姜哲所獲得的好處。
很多師生聽說他的獲獎作品已經賣出高價。雖然不知道具體的價格,但是,他們依舊會暢想,如果自己能夠獲獎或參展,是否也會有這樣的好處?
“這是國家重大文化戰略決策之一……”院長在介紹完這次展覽的意義之后,繼續說道:“大家都知道,我院的姜哲同學在威尼斯雙年展獲獎,為我們掙得榮譽。所以大家要樹立信心,積極參與。
首都雙年展的時間已經很緊,很多老師只能拿現有的作品參展。但是,聽到院長用學生的事例來鼓勵眾人,還是感覺有些怪。
姜哲發現有更多的目光看向自己,只能笑著回應。
造型藝術系的系主任,又介紹了其他幾個展覽,例如魔都美術大展,以及全省美術展等等。
這些展覽的要求不同,例如首都雙年展以繪畫和雕塑為主。有的展覽歡迎前衛藝術,有的展覽包含各類設計展。
不同專業的師生,可以有側重的進行準備。
在場的眾多老師,表情各異。有人創作的作品多,表情非常輕松。有的人作品少,或者有選擇困難癥,明顯正在犯愁。也有部分人,對入選不抱希望,所以風輕云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