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展覽,咱們超過省內所有的藝術類院校。”
討論中,儀式結束。
如昨天那樣,重要嘉賓們會進行參觀。
所有的參展的畫家,要站在自己作品附近,等待重要嘉賓參觀。如果有人詢問,還會及時地給予解答。
姜哲來到自己的作品旁邊。
這處展廳空間很大,所展示的作品中有不少大尺寸或者組畫。
姜哲的作品不算最大,但是已經足夠顯眼,其色調的整體作用,也能很好的吸引觀眾目光。
他從不同位置,端詳自己的作品,在不同光線下觀看這幅畫,是細微有差別的。
最理想的狀態,就是能夠看根據展覽現場的光線,對色彩做出微調,也許就能畫出最好的效果。
可惜,這也只是理想的狀態。
畢竟,很多作品會參加不同的展覽,很難確定它最終會收藏在哪里。
現場工作人員來回穿梭,通知大家準備。
一批批重要嘉賓進入場館,開始參觀。
站在姜哲右手邊的人,是一位女畫家,站在他左手邊的是另一位獲獎的青年畫家。
三人剛剛認識,但也能湊在一起聊天。汪真也在這里,時不時也參與聊天。
她有自己的想法,可惜,另外兩位畫家的作品,已經有畫廊正在運作。
看到參觀隊伍按照路線,緩緩走來,幾人停止聊天,回到各自位置。
幾位重要嘉賓在組委會和文化工作者,知名畫家以及各部門的人員陪同之下,來到展示姜哲作品的區域。
一位首都市的重要嘉賓,看到了姜哲的畫,對陪同人員說道:“這幅畫表現都市的工薪階層和上班族,這算是現實主義作品。”
陪同人員答道:“是的,有不少國內畫家表現的是當今的生活。”
“畫的很美,有積極意義,作者在現場嗎?”嘉賓問道。
工作人員立刻把姜哲找來。
姜哲走進人群,看到找自己的嘉賓。
只有來近處,才能看到這位嘉賓年齡已經是一位老人。
老人沒有多說什么,只是和姜哲握了握手,鼓勵他多畫一些表現時代發展的作品。
盡管時間很短,但握手與交談過程,還是被隨行的記者們抓拍下來。
很多人看到這一幕,不由得羨慕,嘉賓很多,但這位可是重量級人物。
參觀過程中,嘉賓們很少停下腳步,專門詢問或討論某一幅作品。
姜哲的待遇,顯得格外特殊。
他也不知道這是系統的安排,還是巧合。
管他呢,反正今天的喜事兒不少,何必去細究。
等到嘉賓們離開,汪真對姜哲豎起大拇指。
“我把你們握手的瞬間,拍下來了。等把照片洗出來,可以掛起來宣傳。”
姜哲知道,這位和自己握手的重要嘉賓,以后還會走上更高的崗位。但是這樣宣傳,似乎不太好。
他曾經看過很多人這樣做,有些狐假虎威。
旁邊幾個畫家也過來和姜哲說話。
“你的畫風更受歡迎。”
“姜哲,以后有時間來省游玩。”
不久,工作人員提示大家可以自由活動。
濱海藝術學院的幾位老師,已經走過來,準備拉著姜哲合影。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