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哲坐在自己的坐位上,等到飛機飛行平穩之后,就閉著眼睛,點開系統。
系統頁面上已經給出提示。
您消耗獎勵所使用的反擊手段,已經超出預定效果。對您展開打壓的幾個利益團體,正在崩潰。
看完提示,姜哲放下一件心事。覺得這件事情終于可以告一段落。
很快,他就開始考慮汪真的建議。
他心里明白,汪真的建議是對的,但是,現在自己已經脫離了急需用錢的階段,希望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此外,他也擔心,自己會不會被一些利益團體裹挾。
順利回到濱海,先到在父母那里報平安。回到自己畫室之后,他覺得心煩意亂,就想從書架上找本書看看,希望尋找一些例子。
畫冊,各種理論書籍,其中記錄的一些事例,都在說明,很多西方的古典繪畫大師是多面手,能承接大量的要求多樣化的訂單。
看到米開朗基羅曾經幫古董商制作商品這樣的例子,姜哲不得不感慨,大師也不例外,這就是藝術家的生活。
想要用自己喜歡的事情來掙錢的時候,或許,就不可避免遇到矛盾。
姜哲翻閱一本國畫山水集時,又看到了另一條道路。
自己國家的文人畫,特別是古代的許多繪畫高手,在絕大部分時候,創作是為了取悅自己。
這種思想在元朝以后,逐漸成了一種主流,例如黃公望。
姜哲看著這位畫家的經典之作,猜測,畫家或許沒有想著完成作品,只是一直在想著完美。
一件藝術品如果完全源自自己主觀的評判時,只有滿意和不滿意的區別。
這些文人畫家,無論他們是達官貴人還是落魄文人,在繪畫中追求純粹的自我完善。
他們中的很多人,是有自己的工作來養自己的,通過其他的工作來掙錢養自己的愛好,沒有名利牽絆,也許更容易實現享受和自我愉悅。
姜哲把畫冊放下。
問題回到原點,自己能不能用畫畫來賺錢,同時兼顧興趣愛好。
如果兩者不能兼顧,自己是不是可以把其中一部分創作,視為工作,用來養自己的愛好?
他給自己找了個理由,但是沒有急著給汪真打電話。
周一上午,學校的文化課時間。
姜哲在課間,來到了秦教授的辦公室。
“你怎么這個時間過來?”秦教授問道。
姜哲說道:“有件事兒,想向您求教。”
秦教授說道:“昨天,我就想問你,活動的結果怎么樣?我一直在等你的消息。”
姜哲說道:“美術館那里,是不可能有什么答復。”
秦教授聽明白了:“你還年輕,別著急。”
“我明白。”
秦教授問道:“有什么事情想不通嗎?”
姜哲說出汪真的建議。
秦教授聽了之后,哈哈一笑,說道:“你呀,想的太多了。
我說說自己的例子。
我在讀書的時候,大家的生活都不好。在學校的食堂吃飯,吃五分錢的菜,很多同學還排隊喝免費的菠菜湯。
當時,學習油畫用的材料也很稀少,大家一起買顏料粉,買最劣質的布,拼命爭取為某些單位的訂單,就為了能免費使用繪畫材料。
可即便在那種狀態下,每次能有機會創作,依舊是感覺很快樂。
現在,生活好了,反倒沒有那時候的沖動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