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墅的畫室。
姜哲坐在工作臺前,翻閱一本畫冊。畫冊中收錄了畫家懷斯的一些作品。
他揣摩作品的同時,會及時的把一些思考,記錄在稿紙上。
工作臺上,還擺著幾本畫冊與一些資料。畫冊中夾著書簽,最上層的資料中,有不同顏色的批注。
從首都回來之后,他就全力以赴的投入新創作。為了在米國的藝術市場立足,他采納了幾位朋友的建議,打算用米勒發來的一些社會生活資料,作為題材。
因為這些新的題材,還要考慮表現手法。
恰巧,這一周的學校專業課,是理論學習。借這個機會,他也開始研究米國的繪畫藝術。
他曾經學習過哈德遜畫派,也學習過薩金特的作品,但是,對米國繪畫了解的不夠全面。這次學習,他把研究范圍擴大,包括安德魯懷斯,坎貝爾等畫家,既有米國印象派,也不排斥前衛藝術,還有類似安迪沃霍爾,波洛克等人的藝術。
因為自己擅長寫實具象的繪畫,所以,他選擇重點了解懷斯等人具象藝術。
由于懷斯在華國也有影響,所以,有很多人做過研究。
姜哲沒受前人研究的影響。
看完一幅懷斯的作品,在紙上寫下自己的觀摩體會。簡煉,寫實技藝精湛,透過樸素的物像表現內心。窗戶,被風吹動的窗簾,窗外的田園,讓作品彌漫著一股淡淡哀愁。
他寫完一段,繼續看下一幅。
這幅畫是懷斯的知名作品——,《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畫中,一個女人背對觀眾,趴在田野里,抬頭望向遠處山坡上的房子和谷倉。觀看這幅畫的時候,視線會被女人的姿勢吸引,纖細的手臂,有些怪異的姿勢,似乎她的雙手正在用力。女子的目光,會引導觀者,去看畫面右上角的建筑,然后視線從山頂滑落到谷倉,最后是草地的邊界。
姜哲沒有去看其他人的解讀,而是從懷斯的創作歷程,去思考這幅作品。
懷斯早期的創作,是學習印象派的水彩畫。后來,創作蛋彩畫技術。這種材料可以讓他用精確的技巧,流暢且仔細的創作。
這位畫家的創作,由早期水彩畫中的五彩斑斕的自然景象,逐漸變成,更悠閑,更清冷的內容。
姜哲作為觀看者,雖然覺得懷斯的作品,凝聚了美感,但始終無法理解這位畫家的世界。
他沒有強求,畢竟,生活的環境不同。
此外,他連續看過一些米國藝術史后,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
波洛克的作品與懷斯的《克里斯蒂娜的世界》在同一年被米國某知名藝術館收藏。兩幅風格沒有一點相似性的作品,被同時收藏,必然有原因。
姜哲猜測,這應該是在有意識的塑造文化英雄。米國需要用意識形態來穩固自身的地位。
想到這種因素,姜哲覺得,自己有必要去迎合米國的藝術市場嗎?
放下畫冊,起身給自己泡了一壺茶。
品茶放松的同時,欣賞作品,會更加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