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藝術學院方面收到了姜哲的好消息,迅速開始宣傳。汪真也安排了類似工作。
不管是濱海藝術圈子或者是首都的藝術圈子的人們,在聽到這些消息,特別是有人還看到汪真有意傳播出來的圖片之后,反應各不相同。
首都藝術圈子的人們,見過的世面多,盡管對于一個學生能跑去國外知名大學做示范,哪怕是臨時的做一次不那么正規的示范,而感到五味雜陳,但還是說出一些大度的評價。
類似于增光添彩,開創出一些新道路的等等。
實際上很多人已經開始琢磨,既然一個學生都能去這樣的知名大學做示范,那自己是不是也行?
這個事兒應該找誰去操作,該付出什么代價呢?
很多人想到就做,立刻開始打聽門路。
有些人找不到門路,只會認為自己付出的代價不夠。
在另一邊,濱海藝術圈子的人們,對這件事情的反響尤其大,因為很多人知道姜哲,也知道他的成長經歷,對于這樣一個在高中時有些平平無奇,在大學之后卻突然崛起的學生,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為什么他能去?
一些人無論看過或沒看過姜哲的畫,但都有一個固有的印象,他畢竟是個學生,再好又能怎么樣?
當這個學生做到了他們以前都沒能做到的事情之后,這種心靈上的暴擊來的更強,更為震撼。
畢竟,以前那都是國內的學生去西方學習繪畫,也包括那些回國之后開宗立派,成名成家的人。
很多人的履歷中會寫明,自己在西方學畫師從某某,比如某知名大畫家,師從達楊(柯羅的弟子),某大畫家曾經師從薩金特等等。
如今,姜哲突然做出了不同的成績,很多人必然會聯想到,要么姜哲背后有實力支持,要么就是他找對了路子,自己只要做到這一點,是不是會比他更好?
于是,不管是汪真的畫廊還是姜毅夫婦家中,陸續變得賓客盈門。
大洋的另一邊,鈕約的藝術圈子,對于這件事情的關注點完全不同。
他們更了解克里邀請姜哲去做示范,重要性不在于面子,關鍵在于對于客戶的影響。他們更關注的是實際利益。
有一些畫廊,加緊了對自家簽約畫家的宣傳,還有一些畫廊,甚至把一些正在準備的事情提前施行,也有的畫廊,悄悄地開始接觸姜哲。
鈕約,肯尼迪機場。
姜哲站在大廳出口,看著一波一波走出來的游客。
不久,汪真推著行李,出現在人群中。
姜哲高舉右手,對汪真揮手,很快便吸引了她的視線。
汪真推著行李走過來。“恭喜你,我不在這些時間,你居然做了這么大的事兒。”
姜哲看到汪真已經有了黑眼圈,就說道:“別說這個了,你來回的奔波,還沒歇過來吧。先去酒店住下。”
他幫忙拿行李,去坐車。
佳士德派了一輛車過來。
兩人坐上車,等車子啟動之后,汪真對姜哲說道:“我的確是有些累,不過一想到你這里有了這么大的突破,那些累似乎也不算什么了,快跟我說說詳細情況。”
從機場到酒店的途中,姜哲向汪真描述了她離開鈕約這段時間發生的事。
汪真聽到有畫廊悄悄地與姜哲接觸,就問道:“佳士德這面有什么反應?”
“佳士得當然是不想我和他們接觸,正在想辦法應付。”姜哲沒有改變合作者的想法,所以沒把這事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