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主任的一句話,讓在坐的老師和管理人員打開了話匣子。
“現在青年藝術家,出名都很早。姜哲的潛力很大。”
“有些藝術家的作品進入市場就像滑滑梯,剛進入時,自己用力滑,滑下去了就不再受自己掌控。
不過,姜哲倒是一步一個臺階,越來越好。”
“那里的市場,比咱們這里更成熟。”
有位年輕老師對旁邊的同事說道:“市場再好,不代表對我們友好。
我的一位同學也去了米國,現在留在那兒了。前些時候通電話,我跟他說了姜哲的事兒。他也知道咱們的這個學生。
我這位同學的情況,可沒那么樂觀。說起來,他在紐約生活還是主要靠父母支持。
他告訴我,在紐約像他這樣的華國藝術家很多,大家都努力掙扎著存活。大部分人畢業后第一件事是搬家,為了降低生活成本。華人藝術家想在紐約混出頭很難,而且作品被定性為華人藝術后往往很難突。
現在來看,姜哲都算是另類了。”
也有老師說道:“這里面的情況,其實很復雜。有大集團幫他運作,才有可能成功。”
看到大家似乎有一直討論下去的架勢系主任急忙擺了擺手。
“好了,好了,這些話,咱們私下里再談,還有件事情,大家一起商量。濱海的文聯等幾個部門想在新年辦一些文化活動,這也算是常規的活動。咱們學校也要參與。
美協提出,想讓姜哲辦再辦一次個人展覽,咱們學校也有這個想法。學校的意思,讓姜哲先辦一次個展,算是為一系列活動開頭。
大家覺得怎么樣?有什么建議?”
其他老師自然不會有反對意見。
系主任看向秦教授和幾位老師:“你們油畫專業,這次打頭炮。接下來,還要籌備參加全國美展。
姜哲幾次參展,雖然年輕,但也有經驗了。我建議參展創作的指導組,找他多交流意見。”
“既然您都這么開明,我們把他也拉過來。”幾位老師紛紛表態。
中午時間,秦教授找到姜哲,把學校的意見向他表述。
姜哲表示,自己雖然也要準備參加美展和各項展覽的作品,但只要學校需要,還是愿意出一份力。
秦教授笑著說道:“當著我的面,你就不用說客套話了。學校的意思是,你參加過幾次大展,有經驗。把經驗向大家傳授一下。很多老師在做指導的時候,也可以有的放矢。”
“明白。”
姜哲把個人展覽的事情交給汪真的畫廊和學校去籌備,自己負責整理出一些作品。
他一共整理出了四十幾幅作品,有正稿,也有部分練習稿。
在米國辦展的作品要么賣掉,要么捐贈了。現在輪到在國內辦展覽,就用數量,顯示自己對這件事情的重視。
接下來,他用全部精力準備新作品
他沒有忘掉近期的目標,參加全國美展和國外的大展,也就是說他要準備兩幅滿意的作品。
在出國之前,表現船廠工作的作品剛剛開始,他很快找到狀態,繼續創作。
把全部精力用在創作上,就會忘了時間的變化。不知不覺,這張作品順利的完成。
可惜,系統給這套組畫的評價是精品。
沒能達到傳世作品的級別,姜哲有些失望。
看著眼前的組畫。
他自己找問題。
在這幅畫上花的精力很多,無論是技法,美感還是氣氛渲染,都已經盡最大可能地去創作。不知道,是不是用力過猛的原因。
因為系統沒有給出詳細的評價,他只能找人幫自己看畫。
無論是幾位老師還是在濱海的一些朋友來,看了這幅作品之后,都對這幅畫贊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