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機場。
外出學習的團隊,陸續進入大廳。幾個領隊開始清點人數。
姜哲和幾位老師聚在一起,小聲聊天。
他們到達省城后,與外出學習的團隊匯合。
秦教授等幾位老師,認識的一些朋友,也在外出學習團隊中,經過相互介紹,大家很快熟悉,
通過聊天,姜哲了解到很多信息。
從濱海來的成員,連姜哲在內一共11人。其他地市再加省城本地的成員,團隊總人數超過80人。
負責帶隊的人,分將隊伍分成了6組,又讓各組選出自己的領隊。
姜哲等從濱海來的成員,都在二組。在推選領隊的時候,有人提議胡老師當領隊。獲得全組成員一致贊成。
胡老師明白這是個出力不討好的差事,但也只能硬著頭皮接下來。
姜哲看到推舉過程中的一些細節。
當時,也有人把目光投向了他。
不過,他明確拒絕之后,這些人就把目光投向了胡老師。
估計是覺得這位年輕老師,有能力,有不好意思推辭。
在省城集合時,領隊的特別叮囑一些注意事項,例如,別國要遵守當地的法律以及尊重民俗習慣等等。
因為團隊中有很多人在教育部門,乃至在其他部門任職,所以,要求大家外出時,必須結伴而行。
隊伍從省城出發,到首都轉機。
雖然行色匆匆,但是懷著對旅程的憧憬,也不覺得累。
姜哲透過大廳玻璃,看到汪真和孟溪出現在機場外的廣場上。
他對胡老師和秦教授說了一聲,就過去招呼汪真。
汪真二人看到姜哲,便快步走過來。
姜哲說道:“跟你們說了,不用來送。”
汪真說道:“你們在首都轉機,就算是不送你,也要和其他老師打聲招呼。不能裝做不知道。”
她把隨身帶的小包交給姜哲:“給你準備了一點小零食和小禮物,也許能用上,”
“謝謝。”姜哲身強體壯,不怕多帶行李。
孟溪也送上了祝福。
汪真叮囑姜哲幾句,走過去和團隊里的人打聲招呼。
有些成員認識汪真,看到她來送行,已經笑呵呵的站了起來。
“汪總,你這次不能去,真是太可惜了。”
“聽說你不去,我都不太想去了。”也有人開玩笑。
汪真也不客氣:“行,您留在首都,我陪著您在首都學習。”
也有人對開玩笑的人說:“老金,我可知道弟妹電話,你說話注意。”
幾個人逗悶子,把周圍人樂的哈哈大笑。
汪真為了建立更多的人脈關系,不管是姜哲所在的組,還是其他的組,只要見過面的人,都會過去打招呼。
一番忙碌,已經到了過安檢的時間。
姜哲與汪真二人,揮手告別,踏上了去俄國的航班。
從首都去圣彼得堡的航班,飛行時間約12個小時。
因為旅程時間長,大家只好找消遣的方式。年齡大的人找同齡人聊天或者休息。年輕的人等到飛行平穩之后,找自己的娛樂方式。
姜哲原本閉著眼睛,看系統里的資料,增加學習積累。
不久,他聽到旁邊有一位苗老師,正在和幾個年輕人講曾經去俄國學習的經歷。
這人年齡大,且口才極好,說的很有趣味。
姜哲也想聽一聽,就從系統中退出來,聽苗老師的講述。
這位老師年輕時,曾經去列賓美術學院短期學習過,這次去,算是故地重游,所以格外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