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店里越來越熱鬧,姜哲幾人的餐點,陸續送的上來。
胡老師嘗了一口面包,覺得不太好吃,就把面包撕成小塊,放到蔬菜湯里泡軟再吃,就像泡饃。
姜哲點的烤肉,有雞翅,豬肉,香腸和羊肉串,烤肉泥等,擺了滿滿的一打盤,非常實在。
因為沒有給配筷子,姜哲就用刀叉,把肉泥和香腸切開,看看里面都有什么成份。
據服務生說,烤肉泥是俄國非常傳統的美食。
姜哲嘗了一口,覺得味道不錯,與國內烤肉的味道不太一樣的,里面好像加了洋蔥。
姜哲把專用的烤肉蘸醬,倒進盤子里。拿起一塊雞翅,蘸醬吃了一口,覺得好嫩,味道也好。
正準備嘗一塊豬肉,看到胡老師的視線轉過來,就笑著說道:“剛才讓您點烤肉,您說吃不慣。現在是不是饞了?”
胡老師也笑了:“我再去點一份兒羊肉串。”
姜哲說道:“我這份烤肉特別多,羊肉串的量很足,分你一半。”
“謝謝。”
這頓晚飯,以甜點結束。
無論口味是否合適,大家吃的都挺高興。
回到酒店,各自早早休息。
導游囑咐過,要去冬宮博物館,必須早去。
清晨,學習團體早早出發,在乘車途中,吃過簡易早餐,來到冬宮博物館。
他們以為自己來的挺早,可是,巨大的廣場上,已經有人排隊。
姜哲和幾個領隊買票回來,看到廣場上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等待的時間,他觀察四周景物。
最引人注目的,是廣場中央矗立的大圓柱。
導游告訴大家,這是亞歷山大紀念柱。為紀念1812年反抗拿破侖戰爭勝利而建,由一整根紅色花崗巖打磨而成,僅靠本身的重量固定在基座上,頂端是手持十字架,腳踩一條蛇的天使。
姜哲買票時,還買了一份游覽指南,包括地圖和詳細游覽路線,確定自己想看的藏品的位置。
冬宮共有三層,葉卡捷琳娜二世開始對藝術收藏感興趣后,就在宮殿內開設了自己的私人博物館,后來收藏越來越多,宮內已經放不下了,就開始往宮殿的東側擴展。十月革命后整個博物館區被開辟為圣彼得堡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埃爾米塔什俄語意為隱秘的地方是隱士居所。
博物館實際上由冬宮小埃爾米塔什,舊艾爾米塔什,以及可容納500多名觀眾的艾爾米塔什劇院等幾座建筑組成。
參觀冬宮博物館,主要參觀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但這個名字實在繞口不好記,就用冬宮代替。博物館每一個展廳,都有一個不重復的數字編號。
姜哲組的導游也很健談,和學習團隊的成員,說起圣彼得堡的歷史。
因為等待排隊的時間長,姜哲也在聽導游講解。
圣彼得堡最初是一個要塞,不僅讓俄國有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出海口,建立了俄國歷史上第一支海軍發展起來的城市,還成為了俄國的第二大城市,一度成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
1914年以前,這里一直叫圣彼得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圣彼得堡被當局改名為彼得格勒。原因是因為堡字為德語發音,而德國是俄國的敵對國。
1924年列寧逝世,城市又改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經全民投票決定重新恢復圣彼得堡。一是為了紀念彼得大帝,同時也標志著蘇聯作為一個時代的結束。圣彼得堡與莫斯科相比,更具皇家風范。
聽著導游的解說,等待過程不再那么無聊,不知不覺,終于可以進入博物館。
姜哲走進了他在圣彼得堡學習的第一站。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