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廳,彼得羅夫斯基廳……195廳,徽章大廳,是冬宮圣喬治大廳之后的第二大廳……經過這些展廳時,姜哲的行進速度,比大多數游客快。
他聽到有人急著去看冬宮的鎮館之寶之一——孔雀鐘表。
同組成員中聽到有一條路線,可以盡快的看到這件藏品,就拉著姜哲幾人一起去,想盡快看到這件東西。
姜哲聽到還可以回到現在路線繼續觀摩,就和胡老師幾人一起去提前觀摩。
巨大的展臺前已經圍著不少人。
孔雀造型的鐘表,的確非常華麗。
鐘表由一系列極其復雜的機械裝置驅動,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有可惜,每周三的晚上8點,才有專門的技師開啟幾分鐘,其他時間都為停止狀態。
雖然時鐘很華麗,但在姜哲看來,它的的最大價值是收藏當然,也許將來自己對機械設計感興趣了,會拿出時間來了解一下。
他收錄資料后,回到之前的路線,繼續參觀。
也許是因為繪畫技能以及審美標準不斷豐富提高,他連續看了許多展廳,才看到了一幅特別感興趣的藏品——喬爾喬內的作品。
讓系統收錄作品資料的同時,他先遠觀,然后盡可能湊近作品,觀察細節。
據說,這是喬爾喬內唯一在俄國的真跡,作于1504年。
從作品介紹中得知,這幅畫由葉卡捷琳娜二世從巴黎收藏家手中購得。
畫中的是希伯來史詩中的女英雄尤迪斯拯救祖國的故事。
姜哲不關心這幅畫的故事,他更關注這位畫家的技法。
從遠處看這幅畫,首先感覺到畫中女子的柔美,然后會覺得,紅色的衣服畫的真精彩,那一片紅色鮮艷但并不刺眼。衣服的起伏變化,色彩的濃淡,完美契合人物形象。
盡管這位畫家的名氣比不上提香,但是近距離接觸這幅畫,姜哲還是收到震撼,有了當場描摹的沖動。
這時,胡老師趕過來。兩個人誰也沒說話,就只有靜靜地觀摩。
知道胡老師提醒應該繼續參觀了,姜哲才依依不舍的停止觀摩。
不久,他進入收藏提香作品的展廳。
首先注意到,這里有一幅知名度很高的藏品——抹大拉的瑪利亞。
提香不止一次畫此題材。
姜哲帶著期待,走向這幅作品。
隨著走動,他距離這幅名作,越來越近。畫作自身的魅力,完全壓住了銅鎏金的巴洛克式圓雕的華麗外框。
停下腳步,看了一眼介紹。
這幅作品,是提香創作于1560年前后,由尼古拉一世1850年從威尼斯收藏家出購得。相傳提香臨終前,一直保存這幅畫。
姜哲曾經用素描臨摹過這幅畫,也看很多人對這幅畫做過各種解讀。
他更關注畫家對人物的塑造方法。
盡管他多次研究提香的作品,但是當近距離看到原作之后,他依舊忍不住想象著畫家當時創作的狀態,甚至大膽的想象,如果創作者是自己,應該如何塑造形象。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