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如此,嘉賓們在每一幅作品前停留的時間都不會太長,近似于邊漫步邊觀摩。偶爾見到自己認識的書畫家,才會多聊幾句。
一行人來到姜哲附近,鄭館長正想說什么,一位嘉賓先開口:“鄭館長,您這是把姜哲也請來了?”
“是不是創作油畫的那位畫家?”有人詢問。
“是他。”
“我聽說過。”
“去濱海開會的時候,還看過他的畫。”
幾位嘉賓聽說過姜哲,但只知道他創作油畫。
一位嘉賓主動介紹姜哲的書法如何如何,讓其他人有了興趣,走近姜哲的展示位置時,停下腳步。
原本在圍觀的人們,立刻讓出了一塊兒位置。
嘉賓們可以從最好的視角觀看姜哲創作。
姜哲看到鄭館長一行人,但沒有分心。
按照自己的節奏,寫完一幅字。
20個字,按照7+8+5的排列方式。
字的大小,筆法變化,墨的濃淡干枯,讓書法顯得極為靈動,且形成整體美感。
他審視作品后,沒有換筆,直接把筆鋒調好,用筆尖開始落款。
落款之后,自我感覺這幅字,已經把現有水平發揮出來。
寫完一幅字,他意猶未盡,又鋪好蘭馨準備好的另一張紙。
他拿起一支大抓筆,一氣呵成,寫下了求索兩個大字。
“好,好。寫的好。”一位嘉賓帶頭鼓掌,其他的人跟著稱贊。
姜哲笑著說道:“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鄭館長給姜哲介紹這幾位嘉賓。
嘉賓們先后與姜哲握手。
一直跟在嘉賓們后面,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立刻把這些瞬間抓拍下來。
幾位嘉賓勉勵姜哲創作更多的作品,唯獨有一位嘉賓問道:“姜哲,我看你這兩幅字只有落款沒有蓋印?”
姜哲說道:“這次來參加活動,沒有帶印章,可以用手寫的辦法,補上印章。”
那位嘉賓問道:“這樣也可以嗎?”
姜哲說道:“咱們國家有一位大畫家石魯,他的一些作品上,也用手寫的印章。”
“能不能給我們展示一下?”鄭館長問道。
姜哲也沒客氣,立刻找來朱砂墨,用一支小筆,落款后面,描上了兩枚印章。
這時,一位嘉賓問道:“鄭館長,這個現場創作的書畫作品,你們會怎么保管?”
鄭館長說道:“我們和主辦方,會舉辦專門的展覽,并且整理其中的優秀作品,出版一本紀念冊。”
“要把這些好作品,保管好,如果你們這里空間不夠,可以放到我們單位。我們單位正需要文化建設。”一位嘉賓說道。
鄭館長答道:“領導,我們美術館正需要大量的作品來充實館藏。
當然,上級部門需要文化建設,我們一定盡力。但是,只能借用。”
另一位嘉賓說道:“我們單位也需要文化建設。”
圍觀的人見嘉賓們因為姜哲的作品,開起了玩笑,看向姜哲的目光中,算是羨慕。
鄭館長看到工作人員把姜哲的作品掛在展示區,邀請嘉賓們一起合影。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