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嫣看過姜哲最近畫的這批素描作品,認為他營造的畫面氣氛,以喜慶或者熱鬧為主。但是,其中一幅作品中,有一個與整體氣氛格格不入的人物。
姜哲這個作品,描繪的是一幫畫家聊天場景。大多數人參與討論或聆聽。
只有一個人在走神。
此人面容消瘦,兩眼無神,仿佛一個盲人。此人站立的位置,光線略顯昏暗,所以,很容易被忽略,可是,仔細觀察這人的表情,回發現,這人的眼神里,蘊含著太多的東西,有苦澀,當然還有無奈。
陳嫣指著這個奇怪的人,向姜哲詢問:“這個看起來很迷茫的人是誰,我怎么感覺他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是不是你畫錯了?”
姜哲看到陳嫣所指的人,臉上露出了笑容,但是沒有急著回答。
這個人物的原型是梁貴。
把這個人物畫的出來,是因為這幅畫為了是記念自己的勝利,自然要把這個人物也記錄下來。
姜哲有意把梁貴的相貌和神態,刻畫的惟妙惟肖。他不打算銷售這幅畫,也不必考慮別人會怎么去想。
把這個人物安排在畫中,更有戲劇效果,更有紀念意義。
他在構思與刻畫的過程,慢慢發現抽獎獲得的新屬性的作用。
姜哲刻畫人物細節,特別是臉部的肌膚起伏,已經可以做到信手拈來,筆筆到位,而有了新屬性的提升,他能進一步把形體,表情提煉出來,讓畫面留有想象空間,甚至給觀眾一些暗示。
除了梁貴這個人,姜哲還在作品上做了一些有趣的安排。。
比如,有些人似乎是在沉思,其實已經心不在焉。有些人在稱贊的同時,還在關注著其他人的反應等等。
“哎,你想什么呢?”陳嫣問道:“這個人到底是怎么回事?看你的表情,是不是有事情?”
姜哲覺得這事不必隱瞞,就說道:“去省城參加展覽的過程中,發生了不少的事。來,以前,只對你說了一些比較有趣的事情。”
他拉著陳嫣坐下,把自己和梁貴發生矛盾的事情,說了一遍。
陳嫣聽后,十分惱怒:“怎么還有這樣的人?你沒招他沒惹他,他卻想打壓你?他有這個下場,自找的。你應該在畫里,把他畫的再丑一點。”
“只是表面的丑化,還不夠。”姜哲說道:“我想把他知道落選,以及失敗的心理狀態都畫出來。”
陳嫣表示贊同。
不過,怒氣消退一些之后,她又開始猶豫。
“應該有不少人知道這件事吧?如果你的畫上,出現他的形象,會不會讓矛盾擴大了。”
姜哲說:“這幅作品,要不要畫成正稿,我還沒考慮好,即便畫出正稿,也不會出售,算是我個人收藏的作品。”
“對,這幅畫,不能讓別人看見。”
姜哲完成這一系列作品的過程中,并沒有請其他人來幫忙找問題。
這些作品是給自己留作紀念的,自己喜歡就好。
他還在這一系列的作品中,大膽的實驗了新的想法,以及新技巧。
這種實驗性質的創作,費時費力,但在姜哲卻覺樂在其中。
他連續成功創作出幾幅油畫。
某個周日的下午,姜哲在別墅見到了孟溪。
孟溪來的很急。
上午,她給姜哲打過電話,下午就來到了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