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幫你打聽,希望很大。”
就在兩人討論這件事的同時,一間大型會議室內,參會的眾人,正在觀看同一批報道。
幾個相關部門的領導坐在中心,一位工作人員結合從圣保羅雙年展的報道,進行工作匯報。
“……第26屆圣保羅雙年展被認為是南半球規模最大的國際藝術雙年展。考慮到非洲和亞洲國家的藝術家很少有在國際當代藝術舞臺展出的機會,本屆雙年展邀請了很多來自非洲和亞洲國家的藝術家參展。
在各部門領導的支持下,我們進行了國家館的展示……”
工作人員點擊投影,換上國家館的圖片。“這是我們國家館的現場效果,我國藝術家以及旅居國外的著名藝術家的繪畫,雕塑,裝置作品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除此之外,雙年展的主題館,由80位來自55個國家的藝術家作品參與。
這次圣保羅雙年展中,我國藝術家的一些作品成為亮點,被國內外的媒體報道。”
屏幕上,陸續出現報道的圖片。
工作人員一一解釋:“我國國家館的這件作品,由裝置和影像兩部分組成,裝置作品是一個蒙古包,它將蒙古包的原形進行了改造,賦予了它更多游牧與流動的意義。蒙古包里安置的放映機,交替放映著古今中外各民族各時期關于流動居所和生存遷移狀態的圖片。蒙古包里還安裝有制作好的霓虹燈字體“不出戶,知天下”,這是老子的名言。作品的多種視角與內涵,使“流動之家”成為了“全球地方化空間”,與此次雙年展保持著觀念上的統一。”
圖片轉換。
“這是主題館展廳一樓,這里擺放了多件巨大裝置作品和一些繪畫作品。
我國年輕畫家姜哲的作品,引起很多觀眾的興趣和熱情。使張照片,就是觀眾圍觀作品的場景,據說,這件作品也是一樓最受觀眾歡迎的作品之一。
另外,根據最新消息,這位畫家獲得了雙年展頒發的年輕藝術家獎。
這篇國外報道的題目是,特別的“海外藝術家。”
聽匯報的幾位領導,聽完這篇報道的內容,小聲交流了幾句。
“還有一些國內藝術家的作品,同樣吸引了不少觀眾……”
工作人員一邊展示圖片,一邊翻譯。
他匯報完參與雙年展的工作之后,全國美展的組委會成員,開始匯報展覽的工作。
匯報完畢之后,一位領導看著獲獎名單,問道:“聽之前的介紹,國家美術館準備收藏獲得金獎和一部分獲得銀獎的作品?”
美術館的負責人回答:“按照新的要求,美術館會和藝術家協商,收藏他們的作品。當然,還是要尊重他們個人的意愿。
不過,按照以往的經驗,他們都很愿意自己的作品被美術館收藏。”
另一位領導翻看著名單,說道:“這個獲得金獎的姜哲,在圣保羅雙年展的介紹中,是不是也提到了他?”
“對,就是他。”
“他參加了兩個比賽。”
“他屬于比較高產的畫家。”
幾個人聊了幾句,沒在繼續這個話題。
匯報繼續。
一項項近期完成的工作,被陸續匯總。
直到匯報結束,幾個部門的領導,開始反饋總結。
“最近,文化工作喜訊連連。我向各位同事表示祝賀……”
先后發言的人,說的是一些務虛的話,都對近期工作表示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