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墅畫室。
姜哲拿著一支牛耳毛的畫筆,果斷的在畫布上留下幾點土紅色。
他站起來,后退幾步,觀察畫面。
作品描繪了一個早市的場景。晨光熹微的早上,市場上擠滿了來來往往的城市居民。
他使用最擅長的寫實造型手段,以斑駁陸離的光感塑造了逆光中的人和物。整幅畫面以灰色調為主,攤位上的蔬果,人物服飾的色采,街邊兩層建筑的屋頂,凌亂的電線,增添了畫面的躍動感。
沿著人與物的邊沿的留白或點綴天光的處理,恰如其分地展現了逆光造成的視覺光感。
姜哲對畫面效果比較滿意,換了一支畫筆,繼續創作。
他在后續的刻畫中,使用了部分透明色和半透明色進行渲染。這些辦法,是借鑒了水彩媒材所擅長的表現方式。
因為之前的一幅水彩畫被系統評價為傳世級別的作品,所以,他開始嘗試在油畫中,模仿水性材料的優點。
水彩的透明性恰能反映光照在物體上的特點,而油畫顏料的堆疊,能很好地表現豐富的肌理。
他嘗試在一幅畫中,展示繪畫材料的不同屬性,并通過對油畫媒介的創造性使用,勾勒出一個人頭攢動、光感鮮明、畫面跳動而秩序統一的早市景象。
姜哲一口氣將預想中的畫面效果畫完。放下畫筆,略作休息。
看看時間已經快到中午,不知不覺又畫了幾個小時。
他用系統對剛完成的作品,進行評價。
系統給出的評價是精品。
姜哲嘆了一口氣,看來,還要繼續嘗試,想創作傳世級別的作品,沒那么容易。
畫室的門被敲響。“小哲,還在畫畫?”母親的聲音從外面傳來。
姜哲拉開畫室的大門。“媽,我畫完了進來說。”
徐麗聞到了從畫室里透出的味道,皺了皺眉頭,“要保持通風,油畫的味兒太大了。”
“馬上就開窗通風。”姜哲答應。
徐麗囑咐:“一會兒要吃中午飯了。今天除夕,下午就休息吧。”
她剛要轉身離開,就聽姜哲說道:“媽,您幫我看看,這幅畫怎么樣?”
這幅早市的素材,是姜哲陪著母親一起去買菜時,觀察到的場景。
徐麗說道:“我不懂,你自己看就行了。”
姜哲把母親請進畫室。
徐麗走到畫架前,看了一眼,就認出來了:“這是,咱們去買菜的那個市場?”
“對,您看看我畫的好不好?”
“挺好,這些街道,人物,畫的挺像。”
聽到這個評價,姜哲有些失望,用像這個字來評價,就說明美感沒達到一定的高度。
徐麗接著說道:“這張畫的顏色挺好看,能看出來,這是早晨,還有這幾塊顏色也好看。”
她只出了畫面上的幾個色塊。
這番評價,讓姜哲的心情轉好。
下午,姜哲幫忙爸媽準備年夜飯。
年夜飯開始后,姜哲接到很多很多朋友的祝福電話。
他陪著父母看完春晚的節目,才回到了自己的書房。
先把沒有來得及發送的新年祝福,陸續發送出去。
午夜12點過后,終于等到了系統提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