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
姜哲一家人的慶祝晚宴結束。
姜哲走進畫室,來到畫架前。看向擺成一排的三塊畫板。畫板上,有三幅未完成的炭筆素描。
這是他為畢業創作所準備的草稿。
反復的嘗試和討論,他最終決定把畢業創作的組畫,分為三幅油畫。每一幅都是尺寸是高1.8米,寬1.2米。
三張畫的背景有關聯,都獨立成章。最左邊的一張,描繪有老式的建筑,部分等車的乘客和周圍的居民;中間一張的主要內容是正在等車的乘客以及公交車。透過玻璃還能看到公交車內部的場景;最右邊一張,描繪正在改造的車站附近的交易場所,公園的部分景色和游客。
三張畫分別隱喻,過去,當下和未來。這種這種形式借鑒了三聯畫,但是又有新的創意。
背景中的建筑,人物服飾,公共陳設,生活物品,文字,張貼在墻上或公交車上的的宣傳海報或者廣告等元素,有的取材于當下的生活,有的來自他查到的歷史資料,還有一部分是他虛構的未來的元素。
當然,因為姜哲有上一世的記憶,他的描繪的未來元素,不算虛構。
十年,20年之后的觀眾們,如果看到畫中有一些在2005年做出的的預言,不知道會做何感想。
姜哲想到那種場景,就覺得有趣。
當然,為了避免一些麻煩,他把畫中的未來元素,做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改變,看起來似像非像。
即便將來有人詢問,自己也有充分的理由。我猜的或者我想象的,不行嗎?
姜哲對著畫面端詳半晌,考慮好接下來要畫的內容,拿起一支炭筆,開始描繪畫中一位乘客的容貌。
畫中每一位人物形象,都有現實依據。有一些是來自于寫生,還有一些是來自于身邊熟悉的人,比如父母那一代的人,還有自己認識的朋友,如汪真,廖姐,陳嫣,欒老師,還有學校的老師們,同學們等等。
他把這些形象,巧妙的安排在畫面中。只有認識他們的人并且仔細尋找,才會發現其中的一些痕跡。
今天收到了好消息,借著這種興奮的情緒,畫的格外順利。
夜晚,姜哲躺在床上,打開了系統頁面。
頁面上沒有新的提示。
他打開了任務頁面,找到去年觸發的一個挑戰任務。
任務要求自己獲得一所或多所學校的錄取通知。
現在,任務進度上顯示,已經完成了一部分進度。
這個任務完成之后,會有什么樣的獎勵?
姜哲帶著期待進入夢鄉。
第二天,姜哲來到班級畫室。
今天,秦教授要檢查幾人的畢業創作的進度。
有兩人作品擺放在班級畫室,其他幾人擺放在各自的畫室,所以大家先來班級畫室見面。
正在畫室里等待的同學們,見到姜哲,紛紛向他表示祝賀。
“姜哲恭喜。”
“我們都聽到你的好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