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一個午后。
寶麗拍賣公司總部的拍賣大廳。
拍賣師趁著拍賣間隙,喝了一口水,理了理暗紋領帶,目光掃過臺下攢動的人頭——那些在藝術品市場翻云覆雨的藏家們或代理人們,此刻都趁著新拍品出現前的時間休息,或聊天、打電話。
當代油畫的專場拍賣,已經連續成交了16幅作品,接著來的拍品,會延續成功嗎?
眾人有很多話題要聊。
拍賣師收到同事的暗示,清了清嗓子。“各位尊敬的來賓,接下來我們將拍賣本場的第17件拍品——《春日絮語》”
他的聲音在寬敞的大廳里回蕩,原本有些嘈雜的會場逐漸安靜下來。
“這件作品的作者——姜哲,大家可以從拍賣資料中看到他的介紹。畫家雖然年輕,但已經在國內外多個重要繪畫大賽中斬獲殊榮,包括威尼斯雙年展、首都雙年展以及全國美展等。他的作品不僅技法精湛,更有著獨特的藝術視角,曾經在紐約佳士得拍賣中,創下單幅作品售價過百萬的記錄。是當代藝術界正在升起的新星。”
臺下的買家們開始低聲議論,不少人再次翻動手中的拍賣圖錄,目光停留在第17件拍品的介紹頁上。
會場大屏幕上,出現姜哲的作品,一幅年輕女子的肖像。畫面中的女子眉眼如畫,神情恬靜,眼神中透著一股純真與甜美。少女的肌膚仿佛在陽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澤,裙擺的褶皺細膩而真實,仿佛能感受到微風拂過的觸感。整個畫面充滿了甜美純真的美感,仿佛帶著某種治愈的力量,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這幅作品融合了古典主義的精確與印象派色采的華美,技法上堪稱完美。”拍賣師的語氣中帶著幾分煽動性,“筆觸細膩而富有層次感,尤其是對光影的處理,堪稱一絕。這幅畫不僅僅是一幅肖像,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達,一種對美的極致追求。”
坐在第一排的一位老者,盯著圖錄上,姜哲作品的拍賣記錄文件和獲獎證書。
買家們有的竊竊私語,也有人低頭翻看手中的拍賣目錄,還有人則緊緊盯著拍賣臺上的那幅油畫,仿佛在權衡著什么。
“起拍價三十萬。“拍賣師的尾音仿佛帶著鉤子,目光精準鎖定幾位潛在買家。
果然,有人率先舉牌。
“三十萬。”拍賣師喊價,臺下的議論聲逐漸變得嘈雜。
有一位買家舉牌,并且用手勢,示意自己的出價。
“三十五萬!“拍賣師心領神會。
他認得這位買家,是專炒青年藝術家的黃老板。其最佳戰績是把某個美院教授的畫作抬高三倍,然后轉手。
兩位買家像打乒乓球似的交替舉牌,價格很快逼近五十萬大關。
“五十萬。”拍賣師的目光掃過臺下的買家們。
臺下的很多買家們開始猶豫了。五十萬的價格,不低了。盡管姜哲的名氣不小,但藝術市場的風向變幻莫測,誰也不敢輕易下注。有人低頭沉思,有人則輕輕搖頭,仿佛在權衡著風險與收益。
拍賣師氣定神閑:“各位藏家,這幅作品不僅僅是一幅畫,更是一個未來的潛力股。姜哲的名字,早已在藝術圈內傳開,他的作品,未來的升值空間不可估量。”
臺下的買家們依舊沒反應,有人低聲交談,似乎在討論著這幅作品的價值。
拍賣師的目光在人群中掃過,尋找那個最先打破沉默的人。
終于,一個在聽電話的年輕人,舉起了手中的號碼牌,向拍賣師示意。
“是五十五萬,對嗎?”拍賣師迅速確認對方示意的價格后,沉穩有力再次喊價:“五十五萬。“
全場突然陷入詭異的寂靜,然后各種議論聲音紛紛蹦出。
看熱鬧的人,不嫌事大。
正在猶豫的人越發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