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工夫茶,源于唐朝,盛行于宋。一直以來都是達官顯貴們津津樂道之法,就連倭國的煎茶道也是源自于此。
正所謂一沖為皮,留香四座溢;二三沖為肉,芬芳留齒頰;四沖已云極,清風生兩腋。
看曹萬年青泡茶,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滾杯,灑茶,點茶,清茶一氣呵成。沒有幾十年的功夫,也無法做到如此行云流水。
“方先生,品茗品茗。”曹萬年青端杯放于林川面前。
“方某一介武夫,喝不出什么名堂。”林川端杯慢慢飲下,茶都進入了次元空間,“但我知道,曹老肯賜茶,絕非凡品。”
“這可是每年上供給朝廷的,武夷山大紅袍的母樹純種,皇帝老兒喝啥,方先生就喝的是啥了,哈哈哈。”曹萬年青開懷大笑,毫無生分感。
“今日前來討擾確實有些唐突,不過久聞曹老為商界前輩,特別是在開中鹽引界可謂翹楚,所以特登門學習,不知曹老可否賜教?”林川切入主題。
“開中鹽引有何好學的?幾十年來不就那么些破玩意,誰不會?吃鹽運的飯,一靠關系,二靠膽大,有關系,膽就大,錢就多。”曹老也不避嫌,道其玄機。
“曹老能運營山字箱,想必那關系手眼通天了吧?”林川放下了茶杯,直接劃重點。
“方先生該懂規矩,各家自掃門前雪,各家自賺糊口錢,再好的兄弟,也不可漏了絕活,否則就是斷了自家的活路,按照潮州商會的規矩,要三刀六眼哦。”曹萬年青又給林川倒了一杯,八分滿,敬人。
“晚輩明白,所以也不打算讓曹老平白無故教我。”林川一個眼神,于謙立刻上前遞上了一本冊子,“這是方倉的運行章程,如果曹老看得上的話,換你山字箱的操運之道,如何?”
曹老雖不再經商,歸隱商會當了閑云野鶴,但骨子里商人的血性并未凝固。關于方倉這近一年來的威名,他早有耳聞。對于邊塞貿易的掌控力,一時間無人能出其右。
其中當然有靠林川掃除各種外部干擾的功勞,但最重要的莫過于方倉劃時代的管理能力與運營實力,否則就是撿到銀子無紙包了。
按理說對于林川,操行冊子就是他賺錢的法寶,這種玩意都愿意拿出來分享,可見其誠意。
“方先生,你怕不是在跟我說笑吧?”曹萬年青略顯懷疑。
“曹老也是行內人,冊子是真是假,你一看便知,我怎欺瞞得了?”林川不以為然,甚至主動把冊子遞給了曹萬年青先行查閱。
“方先生如此敞亮,看家的本事都拿出來,怕不是老朽今天不教,你是不會走了吧?”曹老直視林川。
“曹老可以試試,我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如果不開,林川還有一萬種方法讓這老家伙就范。
沉默了片刻后,曹萬年青站起身來,淡淡嘆息道,“來而不往非禮也,反正我也不插手鹽運了,教你也無妨,跟我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