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儒生大夫面對天災**的標準套路。
“天災不斷,是國有奸佞,圣人不德,只要清除奸黨,革新吏治,陛下敬天修德,臣子盡忠職守,百姓自然安居樂業,萬民安康,風調雨順,海晏河清,四方歸附。以民為本,仁人愛物,尊敬圣賢,以孔孟先師為導,一切自然而然。天子可垂拱而治。”
這番話,很虛,很扯淡,但在古時,他就是萬金油,一旦祭出,無人可擋,包括天子。
因為這里你不能說有錯,天子不該除奸黨嗎?不該修德嗎?臣子不該盡忠嗎?都該,那你就得接受這套扯淡的理論。
但沈允全偏偏知道事情不是這么說的,他也是那些沒有讀書讀傻掉的人,知道很多事情不像書面上說的那么簡單。
雖然不反駁書上的話,但知道要解決問題,不能只說這些,否則他就不會鬧改革鬧得官位都沒了。
所以沈允全說的很簡單,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你說的是有道理,但如果過程中出了亂子呢?要是一個不慎,真死了呢!到時候,后果多大呀。
老老實實呆在宮里面,掌握足夠的權力,能把持朝局,任由賢人,讓有本事的人去管,不就行了?
說是陛下萬歲,天子神威,但天子也是個人會多少事情呀?一個合格的皇帝,自己不需要多大的本事,只要能讓自己底下有本事的人出頭替百姓辦好事,這就是本事!
而且大明這種的行政體系不得不說已經相當完善,萬歷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國家依舊運行的好好的。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沈若凡寸步不讓,孟子說的話,你不能反對。
那請問,何來千金之子?君都是輕的,遑論儲君?
“民如水,君如舟。浩浩之水載舟而行,蕩蕩汪洋覆舟顛覆。舟水共濟,方長久長遠。然浩浩江水之上,一葉扁舟,因一池之水,而棄汪洋之水不顧否?”沈允全道。
君少數,民多數,縱然民貴君輕,然以比例而算一君足有百萬民,乃至更甚,自不可同日而語。
“楚雖三戶,卻亡暴秦。遼東之地不及大明十一,然后女真卻如喉上尖刀。何為少,何為多?千人之命,真比一人之命貴乎?”沈若凡道。
“為君者,取舍天下,蒼生涂涂,便在眼中,鐵心取舍,一人難敵千人。黃河泛濫之際,為救更多人,沿途必須掘開堤壩,放出些水淹沒良田,甚至害了百姓,但卻救了更多之人。取舍之間,怎能任性?”沈允全道。
“倘若真多勝于寡,天下民眾數億,士人不過百萬之一,為何陛下左右皆為此類,所聽而非萬民之言?難不成真如宋時文彥博所言‘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民于何地?”沈若凡目光如出鞘利刃直視沈允全,此刻卻也不管什么上下尊卑。
你若見解不改,請為何這少便高于多?你若改,請問出為何不是益大于弊?
“一時之變,非永恒之道,僥幸之變,豈可道哉?”沈允全何等人,豈會真給沈若凡說住?
“大道之道,運轉不息,何來永恒之言?”沈若凡挺胸抬頭,說到此處,其實已經越發偏離主題,只是兩人都不愿服軟,已然有向詭辯發展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