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體質強化],初看時覺得沒什么,但等到他現在回過頭來再看時,就明顯感覺這里的加成給少了,或者說在設計的時候完全沒有考慮到處刑場這種特殊因素對樂園中那些處于論外級梯隊的怪物們的影響。
還有【能量循環基礎型】,這門職業模板如今早就在樂園陣營當中擴散開來了,現在低階的先驅與獵殺者之類的特殊職階基本上都已經從各自樂園的榮譽商店換取到了這玩意,還沒換到的,要不就是屬于極其罕見的無法兼容的特例,要不就是運氣不好,一直沒遇到什么違規者,沒有榮譽勛章進賬,導致沒法將【能量循環基礎型】從榮譽商店中兌換出來。
說這么多,簡單來講其實就是一句話:
——那就是他感覺眼前的白夜合約版本有點落伍了。
樂園中關于第二第一梯隊以及頂尖梯隊的劃分標準其實很少變動,因為這幾個階段幾乎囊括的樂園中99.99%的契約者,基數相對較大,所以標準也很難發生改變。
但更往上的超·頂尖梯隊跟論外級梯隊就完全不同了,這兩個梯隊的契約者無論在哪一階都屬于鳳毛麟角般的級別。
尤其是論外級梯隊,即使把六大樂園中全部達到這一梯隊的人加起來,最后每階中的總人數估計也很難超過30個,哪怕把天啟樂園排除在外的話,平均下來每個樂園也不會超過6個。
以圣域樂園為例,他這一屆是因為剛好多出了他這個"插班生",以及道極這位在黑彈世界困了一年之久的"留級生",才讓圣域樂園這一批的論外級人數突破到了7個,不然的話,目前二階里面能稱之為論外級梯隊的,據他所知總共就只有5人。
其中兩人自然就是他所熟識的亞穆跟執死者,剩下三人則分別來自太陽神教,機械神教以及古神教,其中兩名先驅,一名裁決者,全都是樂園中的特殊職階。
不過因為彼此進出世界的時間剛好錯開的緣故,所以辛萊萊到現在為止都還沒見過這三人,只是跟太陽神教里那位先驅照顧的一個跟熾金教團類似的二階附屬教團團長在通訊頻道上有過簡短的交流,其他兩個就是真的完全沒接觸過了。
當然,如果他能繼續以現在的身份走下去的話,跟剩下的幾人產生交流也只是遲早的事,畢竟樂園里相同梯隊的契約者在前中期的晉升速度基本都差不多,比如等他升到三階的時候,三水人云這位曾在噬神者世界與他相遇過的三階先驅大概率也已經升到了四階。
簡單來講,就是如果你保持在頂尖梯隊且一直都不掉隊的話,那么就會發現從一階到九階,你周圍跟你同階的頂尖梯隊契約者基本上永遠都是那一批人。
受這一點的影響,哪怕是不同樂園間的契約者,到了高階后基本上只要沒結下什么不可化解的仇恨,最后大都會保持著一個還算不錯的關系。
畢竟,在不掉隊或不趕超太多的情況下,同一批次的契約者彼此之間大概率得一直互相聽著對方闖出的事跡到高階乃至絕強為止,真正意義上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那種。
用現世中的人生來比喻的話,就相當于從小學到大學身邊的全是同一批人一樣,這種情況下只要不是性格太極端的,不然或多或少也該跟周圍的人打出點交情出來了。
雖然這些事情跟他暫時還沒什么關系就是了,唯一的用處就是證明一下他未來大概率會跟剩下那三位還未見過面的論外梯隊產生交情而已。
而回到前面關于論外級人數的話題上的話,就會發現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論外級這個梯隊最大的問題出在哪里了:
——樣本太少了。
事實上,在更久遠的時代,樂園中甚至根本就沒有超·頂尖梯隊跟論外級梯隊這兩個梯隊的說法,那時候的契約者就是單純地按照第二第一和頂尖梯隊來劃分。
但隨著一代又一代契約者的出現,以及樂園中許多機制的規范和明確化,還有大環境的改變,其他人也逐漸發現哪怕同樣是頂尖梯隊的契約者,彼此之間也可能存在極其巨大的差距。
于是,漸漸地,論外級這個梯隊就這么從頂尖梯隊當中劃分了出來。
但隨著時代的繼續發展,后來的契約者又發現有些論外級的標準離頂尖梯隊的標準之間的差距實在過于巨大了,于是便又劃分出了一個超·頂尖梯隊,專門用來囊括那些已經滿足了一部分論外級的標準,但距離真正的論外級又還有一段距離,屬于走在論外級的道路上的契約者梯隊。
至此,樂園的梯隊劃分才初步成型,可關于論外級跟超·頂尖梯隊的劃分標準問題卻始終沒能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