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至強,不光要在儀式上實現晉升,還在在身體屬性與各項能力上全都達到一定的高度才有資格稱自己為真正的至強者,否則的話就只能以偽至強自稱。
而當第三紀元到來后,因為當時的星界整體實力整處于一個疲軟期,大量巔峰強者與至強者因前兩個紀元的動蕩隕落,虛空因深淵影響變得難以通行。
而曾經被稱作偽至強們的至強也因為信息交流的落差以及上面一層強者的隕落,在一些偏遠的地帶重新享受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進而導致星界內部對至強者的標準與認知也漸漸滑坡到了一個比較低的水準,甚至到了弱小的至強可能連一些足夠強大的深淵生物都無法戰勝的地步。
當然,這個現象在第一次深淵大侵襲到來后就已經結束了,如今人們對于至強者的標準與要求相較于第三紀元初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說是三個紀元以來最高也不為過。
這也是為何在史書上對白夜時代中期會以至強人數突破了兩千人作為鼎盛的象征之一的緣故,因為那個時代里的新晉至強,其含金量是真的比第三紀元初期的頂尖至強還要高的。
用更直觀的描述就是,在第三紀元初期的時候,星界中對新晉至強的理解是會被強大的絕強級深淵生物攆著跑的話,那么白夜時代中期對新晉至強的要求最低也得是能在絕強級深淵生物的大軍里殺個七進七出才行。
這也是為何04296以絕強之軀擊殺一名新晉至強級的代行者會引起如此多的人關注的緣故,哪怕這是占據了大量巧合且本人都無法二次復刻的戰績,但在這個時代能辦到這種事,那就是足以令無數至強者們為之側目的壯舉。
至于「半步巔峰」這個稱謂,則是在白夜時代末期才誕生的一個概念。
在白夜時代以前,因為星界本個大紀元才渡過了三個紀元的緣故,至強巔峰的席位其實是有不少空缺的。
因此那時的至強巔峰屬于只要達到了最低標準就有機會登上的一個境界,其內的強弱差距也是大到離譜,弱小的巔峰在真正強大的巔峰面前甚至不是一合之敵,屬于空有「巔峰」之名,而無「巔峰」之實。
可隨著白夜時代的到來,受深淵侵襲帶來的影響,當時的巔峰強者數量也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各種層出不窮的天驕與豁出性命的老牌至強們僅用了短短千年不到,便將過去了數十萬年都沒占滿的巔峰席位給盡數坐滿。
然后……
——第一名被擠下巔峰之位的至強者誕生了。
不是被人擊殺后空出,也不是遭受重創后跌落,而是生生被人從巔峰的寶座上擠了下去。
直到那時星界的一眾強者才發現,巔峰的席位…并不是只要坐上去就能一勞永逸的。
當所有的席位都被占據滿后,如果再誕生想要突破巔峰的超頂尖至強的話,那么對方并不會直接因為席位已滿而無法突破,而是會從本源層面上踏上一條名為「巔峰之路」的道路,在那里見到一位位巔峰強者們在晉升巔峰時留在寶座上的「本源印記」。
那些「本源印記」,是巔峰強者們在突破巔峰的那一瞬留在上面的,換句話說,里面記載的,并不是那些巔峰強者們晉升巔峰后的狀態,而是其在超頂尖至強時期的鼎盛狀態。
而這,也意味著一件事——
如果能戰勝這些在座的巔峰強者們在超頂尖至強時期最鼎盛的狀態,便能將其「本源印記」自巔峰的寶座上擠下,替換為自身的「本源印記」!
于是,迭代開始了。
一位位卡著巔峰席位最低標準才坐上那名為巔峰寶座的‘弱小’巔峰被擠下,一位位更加強大、更有潛力的超頂尖至強們頂替而上,至強巔峰的標準開始改變,曾經的弱小巔峰不是強大巔峰一合之敵的映像開始消失,巔峰強者們之間的差距開始越來越小,直到……
——那名為‘無法跨越的山巔’的誕生!
起初是一次無人在意的嘗試。
起因是一個沒人當做一回事的意外。
當那位被稱為“最后的銀月”的新起之秀在虛空之樹公證的「本源之戰」中倒在當時最強大的巔峰強者留下的「本源烙印」下時,沒人在意對方這次的失敗,反而有人嗤笑其自不量力,放著更弱小的「本源烙印」不去挑戰,反而執意去挑戰當時最為強大的那枚「本源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