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來講,這其實已經是一個膽大到足以讓人為之瘋狂的回報率猜測了,可事實證明,他們對挖礦的認識,還是太保守了。
191580.08噸。
將近500%的回報率。
這種級別的收益,只要能保證住將某次收獲的粗礦快速提煉成能投入生產當中的有效資源的話,他們完全沒必要再擔心其他兩邊的陣營會借助空間坐標與舊大陸的資源滾雪球了,因為……屆時的他們,才是滾得最離譜的那個雪球!
要知道現在的海底礦隊才剛剛起步而已,作為主力挖掘手跟主力運輸兼護衛的深海挖掘者與海洋深潛者分別都只來得及造了4037臺跟978艘,同時能參與到礦隊當中的礦工也僅僅訓練出了一萬六千人不到,而這就已經達到了一天19.16萬噸的恐怖數量了,要是再發展下去的話,連辛萊萊都不敢想到時候每天產出的資源會有多恐怖。
當然,說歸說,真要實操起來的話,這個資源產出肯定還是會有一個瓶頸的,畢竟一片區域的輝石礦脈資源就那么多,等到他們將近海區的輝石礦脈全掃蕩干凈后,想要再挖掘輝石礦脈,就只能深入到深海區域,屆時無論是隨距離增加的燃煉成本還是海洋深度增加導致的水壓上升,都會對輝石礦脈的挖掘收益帶來極其明顯的影響,可即便如此,也足夠他們滾出一個極其恐怖的資源優勢出來了。
“問題在于該如何頂住白魔跟蘭迪那邊的攻勢嗎……”
辛萊萊思考著,眉梢微皺。
如果選擇將重心傾斜在滾資源優勢上的話,就意味著他們能投入在正面戰力上的生產力將會減少很多,這種情況下,一個把控不好,很可能就會出現正面戰線崩盤,被對方全面沖家的情況下。
要是演變成那樣的話,那么將重心傾斜在資源優勢上就純粹是一步爛棋了,相當于擱那刷了半天的經濟,結果還沒來得及把經濟轉化成裝備優勢就給人一波平推了。
可偏偏以目前的局勢,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還不是一般的大,畢竟他們這邊的威脅可是擺在明面上的,可以說一旦進入到第三階段的爭奪戰當中,他們這邊必然會成為被其他兩個陣營集火的那個,屬于只要他們敢在正面戰場上表現一點明顯的頹勢,都會立刻演變成被兩方聯手平推的那種。
必須找一個對生產力占用不大,并且還能有效提高己方正面戰線強度的方式才行……
礁石上,辛萊萊迎著撲面而來的海風,垂眸思索著,最后……
嗡——!!
響亮的嗡鳴聲辛萊萊的耳畔炸響,那是戰艦靠岸時的鳴笛聲。
而辛萊萊聽著這由成百上千道鳴笛聲編織而成的嗡鳴,則是忽地抬起頭,看向眼前的一艘艘暗銀色戰艦,注視了一會兒后,臉上露出一抹微笑之色。
他好像……找到解決生產力不足情況下正面戰線強度問題的方法。
歸根結底,眼下的問題,無非就是他們得為了滾資源雪球,導致沒有足夠的生產力去投入到機械軍團上面而已,換句話說,就是沒法在數量上讓己方的戰力取得優勢。
這樣的話,他們完全可以換個思路。
——既然數量上沒法上去,那么…就從質量入手好了。
就如同蟲族跟亡靈能誕生出精英級乃至英雄級單位一樣,機械軍團中雖然不存在所謂的英雄級機械單位的說法,但王牌駕駛員這種東西,可是從機械軍團還沒發家的時候就開始有的了。
遠程vr遙控+頂尖的操縱員,把這兩個東西結合一下,哪怕是一支只有千人規模的王牌部隊,他都有把握讓其打出上萬英雄級單位在自己這邊的風采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