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到那位將不過李的五代無可爭議的第一人——十三太保李存孝!
“叮!召喚第三人,落雕都督斛律光,統帥97,武力100,智力88,政治81。”
“落雕都督”斛律光,北魏到北齊時期名將、軍事家,相國斛律金之子。
善于騎射,武藝出眾,從征出塞,先驅破敵,多有斬獲。抵抗北周大將達奚成興進攻,參加洛陽之戰,大破北周齊王宇文憲;參加汾水之戰,大破北周柱國辛威和韋孝寬;率軍攻打平陽道,攻克姚襄和白亭城戍。
治軍嚴明,身先士卒,不營私利,多次擊敗北周進犯。
“叮!召喚第四人,大樹將軍馮異,統帥98,武力96,智力92,政治90。”
大樹將軍馮異!
東漢初興,將星云集。
馮異身為“云臺二十八將”之一,最為世人熟知的是他謙讓的人品。
其實,無論為人處世還是謀略武功,馮異都有不讓同儕的過人之處。
馮異出身儒生,曾為郡吏,精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
河北平定,拜孟津將軍,統率河內、魏郡二郡軍兵駐守河上,伺機進攻洛陽。
馮異運用分化策略,瓦解洛陽守軍,不失時機地進言勸劉秀即帝位。
此后馮異大破赤眉和延岑等割據勢力,安定關中。
作戰勇敢,善用謀略,治軍嚴明。
以征西大將軍的身份兼三輔、北地、安定、天水諸郡太守。
除在軍事方面取得赫赫戰功外,馮異在治理郡政上也業績斐然,史稱其在關中時,“懷來百姓,伸理枉結,出入三歲,上林成都”。
“叮!召喚第五人,戰國四大名將廉頗,統帥100,武力96,智力89,政治75。”
戰國四大名將之廉頗,名震七國的趙之良將!
其作戰勇猛,戰功赫赫,曾以13萬兵力橫掃60萬燕國大軍。
圍繞他而產生的成語、故事可以稱得上流傳千古,深入人心。
可就是這樣一位居功至偉、威震諸侯,也未到“鳥盡弓藏”階段,可以救趙國于危局的名將,晚年光景卻十分凄涼。
雖然廉頗一心報國,忠心耿耿,但因為廉頗直來直去的的態度,趙王越來越不喜歡他。
公元前262年,長平之戰爆發。一開始,趙國的主帥是廉頗。
當時,長平被秦軍三面圍攻,形勢極其嚴峻。
廉頗堅守陣地,避而不戰,遏制住了秦軍的進攻。
本來廉頗的做法是沒問題的,但由于他自認問心無愧,忽略了和趙王解釋,導致趙王疑心重重。
而且,新上任的趙王是趙惠文王的兒子趙孝成王,對廉頗更加不了解。
在秦軍的反間計下,趙孝成王連續幾次催促廉頗出兵后,發現廉頗始終不搭理、不解釋、不應對,遂動怒,撤掉了廉頗,換上了“紙上談兵”的趙括。
結果,趙國四十萬兵卒被白起活埋,從此一蹶不振。
長平之戰后,廉頗曾經消失過一段時間。
一直到公元前251年,燕國攻打趙國時,77歲的廉頗再次披掛上陣,他采取孤軍深入直取燕都的戰術,長途奔襲二百五十多公里,最終以13萬的兵力橫掃燕國60萬大軍,俘虜了燕國丞相栗腹,逼得燕國割地求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