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聞言,心中稍安。
他凝視著這群英勇之士,心中涌起一股豪情。這群人雖是新加入,卻一下子后來居上,一躍成為了他麾下的中流砥柱。
他們每一個人的存在,都為他增添了幾分戰勝強敵的信心。
“好!吾等便依天德之計,設伏兵于要道。”
“紫荊將軍領兵出擊,挫敵銳氣,厲虎、厲羊、厲鹿三兄弟為先鋒,沖鋒陷陣。”
“吾與常將軍則率大軍隨后支援。”
“此戰,吾等定要一雪前恥,讓大玄軍隊知道,黃巾軍并非任人宰割之輩!”
朱元璋猛然拍案而起,聲音如雷貫耳,洪亮異常。
“遵命!”
眾人聞言,皆是熱血沸騰,齊聲高呼。
“主公莫要沖動大意!”
正當眾人熱血沸騰,誓師之聲震天響地之時,朱元璋目前麾下的第一謀士朱升,手持羽扇,緩緩步出。
其言辭之間,帶著幾分冷靜與審慎,猶如一股清流,澆熄了眾人心頭的狂熱之火。
朱升,字允升,如果說劉伯溫是戰術家,那朱升可稱為戰略家。
歷史上朱元璋進軍徽州府時,久攻不克,于是三顧茅廬請得朱升出山,朱升出山后獻給朱元璋在后世鼎鼎有名的九字真言“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就是這九個字幫助朱元璋取得天下,連毛主席都給予其極高的評價。
朱升之所以“名氣小”,主要還是他懂得急流勇退。
明朝開國第二年,朱升已經預感到了朱元璋殺戮功臣是早晚的事,因此謝絕了封賞,主動告老還鄉。
這也使得朱升成為開國功臣中,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人。
“吾等雖士氣如虹,然戰爭之事,非僅憑一腔熱血可定。”
“李淵麾下,有一員猛將,名曰李元霸,此人武藝超群,有單人破城之威,若我軍輕舉妄動,而紫荊將軍又非其敵手,一旦落敗,大玄軍隊乘機掩殺,恐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境,此乃兵家之大忌也。”
朱升目光深邃,掃視一周,沉聲道。
“莫非我等便坐以待斃,任那李元霸囂張不成”
此言一出,眾將士神色各異,有的愕然,有的憤慨,厲虎、厲羊、厲鹿三兄弟更是面露不滿,厲聲道。
“非也,吾非言敗,而是言策。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吾等需先謀后動,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朱升輕輕搖頭,羽扇輕搖,笑道。
“主公,時下局勢緊迫,大玄皇朝大軍壓境,我軍雖士氣高昂,但孤軍奮戰恐難持久。”
“李淵麾下李元霸之勇,不可小覷,貿然出擊,恐有不測。兵法云:上兵伐謀,不若聯合他方勢力,共謀抗敵之策。”
“白州青衣軍張天璇部,英勇善戰,與我軍素有交情,若能與之結盟,則可共御大敵,使我軍之困迎刃而解。”
“望主公三思,以大局為重。”
隨后朱升收起羽扇,朝著朱元璋一拱手,沉聲道。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