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武卒武卒!魏舒方陣!
“哈哈哈,趙公明,無謀匹夫!看來今日便是你的死期了!”
朱溫帶著葛從周等人利用地形優勢,從四面八方涌向橫州軍,將趙公明等人徹底包圍。
就在燭九陰與趙公明等人激戰正酣,姜小白麾下的世家聯軍與黃巾軍從四面八方涌來,眼看就要將橫州軍徹底吞噬之時,一直默默跟隨在趙公明身旁的八百軍卒,卻仿佛沉睡的猛虎猛然蘇醒,爆發出驚天動地的氣勢。
這八百軍卒,個個身披重甲,甲胄上雕刻著猙獰的獸紋,閃爍著寒光,仿佛能吞噬一切敵人的鋒芒。
手持硬弓,腰掛長劍,肩扛長戈或鐵戟,每一人都如同一座移動的小型堡壘,既能遠程射擊,又能近戰搏殺,靈活多變,戰斗力驚人。
赫然是這段時間以來,吳起精心訓練的特殊軍隊——武卒!
魏武卒這支歷史上吳起一手訓練出來的精銳重裝步兵,再次在天武大陸上重建起來!
昔日的歷史當中,吳起率領魏武卒南征北戰,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
三十年來,吳起率領魏武卒攻下函谷關,大大小小歷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根據《吳子勵士》里的記載,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于己的秦軍,創造了步卒五萬人、車百乘、騎三千,而破秦五十萬眾的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使魏武卒名動天下。
而魏武卒鼎盛時期達到五萬之多,并且魏武卒這支軍隊也是當時軍隊最為精銳和彪悍的代表。
這八百武卒還是吳起覺得趙公明等人化整為零,深入敵后搞事情,帶到兵力宜精不宜多才勉強撥了一些武卒給他們。
“將軍快走,我等為將軍殿后!”
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怒吼響起,八百武卒仿佛一人一般,整齊劃一地邁出步伐,瞬間結成了一個威力強悍的陣法——“魏舒方陣”。
魏舒方陣的總體由五個互相掩護的大方陣組成,,互為犄角,相互掩護。
《左傳》稱為“五陣”,但其中最前邊的一個方陣(前拒)是為了誘敵而設,所以它的本體實際只是四個方陣,按前、后、左、右配置,中間是空的。
此陣由五個大方陣組成前拒之陣,猶如誘餌,吸引敵人注意,而其余四個方陣則按照前、后、左、右的方位排布,中間留有空地,既便于機動,又能在關鍵時刻形成合圍之勢。
這種陣法的精妙之處在于,它能在狹窄或復雜的地形上迅速由行軍狀態轉變為作戰狀態。
這種“五陣”可以在狹窄地形上直接由行軍隊形展開為作戰隊形,減少了冗長的布陣時間,自然是很優越的。
《左傳》總結此次戰斗勝利的原因是“崇卒也”。
所以,魏舒方陣的出現是春秋軍事史上的大事,是也是春秋時期車戰向步戰轉變的劃時代的標幟。
此刻,這八百武卒便如同一塊堅不可摧的磐石,矗立在趙公明等人身后。
面對數十倍于自己等人,如潮水般涌來的黃巾軍,他們沒有絲毫畏懼,反而眼中閃爍著兇狠的光芒。
隨著一陣低沉而有力的號角聲響起,諸多武卒們迅速行動起來,按照“魏舒方陣”的布置,有條不紊地展開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