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看了一眼莽夫模樣的龍且,搖了搖頭,沉聲道。原本以來,一直在項羽眼中,都是最像自己的龍且。
在此刻的項羽看起來,竟然變得有些不成熟.是龍且嗎
還是以前的自己
在最為自信以及巔峰的武力方面被敵人正面擊潰,讓這個曾經目空一切的霸王,少有的清醒了一會兒。
換句話說就是眼神都清澈了幾分!
“那大王的意思是”
共工皺眉道。
“我們如今雖撤回雀州,但兵力折損嚴重,而且大多數兒郎的士氣也未完全恢復。”
“而韓信卻是乘勝追擊,士氣正旺,此時正面交鋒,對我們極為不利。”
項羽深吸一口氣,緩緩道。
“大王所言極是,我們當以穩為主,不可輕舉妄動。”
季布到底還是比較有數一點,點頭表示贊同道。
“而且,韓信此次兵分兩路,顯然是想分而擊之。”
“我們若集中兵力應對一路,另一路必會趁機攻城掠地,擴大戰果。”
項羽看了下首的眾將一眼,繼續說道。
作為一個從小就接受各種教育以及培養的統帥,別管他在戰場上運用的怎么樣,最基本的形勢他還是看得清的。
巨鹿之戰,項羽率領六萬楚軍與秦朝名將章邯、王離所率的四十萬秦軍主力展開激戰。
最終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的勇氣和超人般的魄力率領楚軍摧毀秦軍二十萬主力,最終章邯及其剩余二十萬秦軍投降。
對于巨鹿之戰的徹底落幕,《史記項羽本紀》用了三個“無不”來記載。
第一個“無不”是:項羽統帥的大軍無不以一當十。
第二個“無不”是:諸侯大軍無不對項羽膽戰心驚。
第三個“無不”是:諸侯無不跪著面見項羽,甚至連頭都不敢抬。
“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士,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史記項羽本紀》
要知道,巨鹿之戰之前,項羽就是一位平平無奇的將領,從未打出過一場典型的戰役,要不然也不會跟劉邦平起平坐。
而一戰封神也足以說明巨鹿之戰的含金量是秦朝末年含金量最高的戰役之一。
能夠打出巨鹿之戰這場中國古代戰爭中名垂千古的經典戰役,帶著麾下楚軍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取得了勝利,徹底確立了其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
項羽的魄力和戰略決策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在來到天武大陸之后,他只是不想用,不想看,不代表他不會。
畢竟依照以前的形勢來看.
眼睛:看出來了,有埋伏,有陰謀。
腦子:怕個球!直接莽過去!
因此,此前的項羽一直很少用腦子,哪怕是逆風的情況下,他也能依靠自己的絕世武力,帶著霸王騎強行沖出一條血路出來!
但是現在武力明顯有點不太夠用了,項羽也只能將一直以來棄之不用的腦子撿起來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