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人之間的緋聞絕對是真的!
畢竟,假的感情是演不出這種真實感的。
不過這正符合mv主題,算是誤打誤撞中了。
拍完mv,接受《拳擊》雜志關于與泰森的‘終極比斗’采訪,又到奇跡影業處理完那點手尾,杜笙便登上回程飛機。
這次返程算是一拖再拖,時間已經不允許。
這次拍攝《通緝令》,時間跨度近3個月,內地與香江那邊都有不少事情在等著處理。
杜笙乘坐的飛機刺穿云層剎那,香江國際機場的貴賓通道已暗流涌動。
橫跨三大洋的銀色鐵鳥尚未停穩,二十三家媒體攝像機的紅點已在落地窗前織成星網。
機組人員掀開舷梯的瞬間,四十度高濕空氣裹挾擠擁撲面而來。
“杜生,請問你對這次《導火線》在北美取得1.5億票房有什么看法?”
“杜生,請問你第三張華語專輯銷量有多少?”
“杜先生!《導火線》北美破冰算不算文化出征?”
“笙哥!索尼唱片開出的八位數合約有無接洽?”
“杜生!《時代》封面上你的腕表贊助商是不是…“
《平菓日報》資深狗仔阿king摁滅第七支萬寶路,眼角瞥見通道轉角閃現的黑西裝軍團。
他猛地撞開擋在前排的《明報》菜鳥,鏡頭精準捕捉到杜笙墨鏡邊沿的反光。
最新款雷朋鍍鉻鏡架在逆光中劃出兩道銀河。
杜笙的鱷魚皮鞋尖剛觸地,幾名保鏢當即組成楔形防御陣。
記者們祭出狼群戰術,長焦鏡頭如槍管般抵住人墻縫隙。
《南華早報》女記者高跟鞋跟陷入防暴盾間隙,麥克風險險擦過杜笙定制西裝的翻領:
“杜先生,聽說斯嘉麗在比弗利山莊為您購置了房產?”
剎那間,記者們如同聞到血腥味的鯊魚,紛紛舉起手中的“長槍短炮”,爭先恐后地朝著杜笙發問。
他們可不是剛抵達這兒的,有些人已經在這兒蹲守多時。
對他們而言,就算杜笙一個問題都不答,只要能拍到他下機的照片,迅速傳回報社加急發表,報紙銷量肯定能一路飆升!
畢竟這段時間,杜笙在北美創下的成績實在太耀眼了。
尤其是電影《導火線》,票房在那邊一路突破華語電影的歷史紀錄。
隨著時間推移,票房還在持續,如今已經突破1.5億大關。
這代表著什么?
這可是國內電影在北美的里程碑,也是華語的輝煌。
因為以往就算是內地最風光的電影,影響力也就僅局限于亞洲范圍,從未在北美市場突破1億范疇。
但這次,《導火線》做到了。
而杜笙作為這一切的核心人物,自然讓這些記者們滿心期待。
更別說,最近刷爆北美的‘球場暴徒’事件,以及即將與泰森一戰的勁爆話題都與杜笙相關……
所以,他們一直盼望著杜笙返回,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樣!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