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稅隨著商業活動的日益頻繁,瘋狂的涌入國庫,數額之巨甚是嚇人。
大街小巷之中,店鋪林立,酒館、茶館、布莊、錢莊應有盡有,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每一筆交易背后,都有著商業稅的默默積累。
鹽鐵礦等重要資源實行專賣制度,朝廷嚴格把控著這些關乎國計民生的產業命脈。
鹽場中,工人們在烈日下辛勤勞作,曬制出潔白如雪的食鹽,鐵廠里,爐火熊熊,工匠們鍛造出精良的鐵器。
這些鹽產品不僅滿足了國內的需求,還通過貿易遠銷海外,那豐厚的利潤為國家財政添上了一筆。
附屬國的進貢亦是不曾間斷,奇珍異寶、特產好物紛紛匯聚于大唐宮廷。
來自西域的駿馬、香料,南方的象牙、珠寶,北方的皮毛、藥材,這些珍貴的貢品不僅彰顯了大唐的影響力,也成為了國庫財富的一部分。
再加上官營手工業蓬勃發展,其精湛技藝打造出的精美產品不僅滿足宮廷與官府所需,剩余部分投放市場出售,所獲利潤頗為可觀。
綜合而言,乾武二年的國庫收入將近貞觀十五年的十倍有余。
當這一統計數據呈現在眾人面前時,旁人或許只是驚嘆于大唐的繁榮昌盛,感慨這盛世的輝煌成就。
可李世民卻被驚得瞪大了眼睛,心中滿是震撼。
他在位之時,雖也曾勵精圖治,一心想要開創大唐盛世,卻何曾想過大唐竟能在短短時間內擁有如此雄厚的財富?
這已經超出了他曾經的想象,讓這位曾經的大唐天子深刻感受到了時代的飛速變遷與大唐的巨大進步。
大唐的生產力徹底釋放出無盡的潛能,各行各業興旺發達,一片繁榮盛景。
大街小巷之中,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商業的浪潮澎湃,商業稅的數額自然水漲船高,令人咋舌。
隨著大量的銀子流入大唐,昆侖奴的價格也被悄然炒了上來。
這些來自異域他鄉的昆侖奴,以其獨特的外貌和強壯的體格,成為了大唐百姓們競相追逐的“商品”。
在這繁華的背后,大唐百姓的生活與觀念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如今家家戶戶的百姓似乎都不太愿意再如以前那般單純地依賴種地為生了。
他們的心中萌生出更為大膽而新奇的想法,更希望多買一些昆侖奴回家,讓這些體格健碩的外族人為自己耕種土地,而自己則可放開手腳,投身于商業之中。
畢竟昆侖奴不僅身體強壯,耐力頗佳,而且給他們吃飯亦無需太過豐盛,只需簡單幾鞭子的驅使,便可讓他們勤懇勞作,在百姓眼中,可比那騾子還要好用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