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所能質疑的,蕭良都已經從更高層次進行了闡釋,剩下來的,除了選擇信或不信,還能反駁什么?
更關鍵的,是游艇之夜的判斷,已經被殘酷的事實所證明,曾經不屑一顧的那些人,今天趕到會場,他們還會繼續不屑一顧嗎?
蕭良看了一眼腕表,不知不覺都兩個小時過去了,示意大家再短暫的休息一下,他拿起主持臺前的水杯,潤潤快冒煙的喉嚨。
接下來的演講重點,蕭良則從日美貿易摩擦以及全球產業轉移不可能逆轉的趨勢等方面,闡述日本新興it產業的發展,注定將遭受到來自歐美發達國家以及包括韓國、新加坡、臺灣等新興地區的聯合包抄夾擊而步履蹣跚,難有大的起色。
而制造業成本快速抬升加上日本自身產業結構的調整需求,促成日本制造業進一步往環太地區轉移,與其國內的地產、證券泡沫破滅一起,將共同壓制其國內經濟活力進一步下降。
亞洲四小龍除了香港之外,韓國、臺灣、新加坡都有較為完整的產業生態,更為健康穩固的金融經濟政策,同時體量較小,還保持著強有力的經濟活力。
這決定了三地將受到嚴重的沖擊,但也將有能力更快擺脫金融風暴的負面影響,進入新的增漲期。
三地在擺脫金融風暴的負面影響后,除了將繼續執行限制日本產業資本輸入的政策外,還將從化工、汽車制造、信息電子等領域,對日本國內的優勢產業形成強有力的競爭。
過去二十年日本對東南亞地區的產業、金融資本的直接輸出,以四小虎為主,而四小虎更為脆弱的經濟產業結構,更為復雜的政治環境,注定的長期衰退,也將令日本過去二十年對這些地區的資本輸出,長期蒙受巨大損失或難以忍受的低效率回報。
這些都將構成日本經濟在金融風暴過后,恢復艱難與緩慢的要素。
蕭良也由此斷言,日本經濟在接下來十數年間停滯不前,將是極大概率會發生的事情。